商务部:未来外贸有望延续趋稳回升势头

17.06.2014  18:44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今日(6月1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1-5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据海关统计,按美元计,5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50.2亿美元,同比增长3%,较4月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54.7亿美元,增长7%,较4月提高6.1个百分点;进口1595.5亿美元,下降1.6%,较4月回落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359.2亿美元,扩大74.9%。

  那么,5月当月进出口好转,尤其是出口,较4月提高6.1个百分点,这是否标志着外贸形势开始好转呢?

  对此,沈丹阳表示,今年5月份按美元计,全国进出口增长3%,其中出口增长7%,增速比上个月提高6.1个百分点。5月出口增速的回升,得益于中央稳外贸的系列措施的出台提振了出口企业的信心,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稳定的回升,也跟去年年初异常贸易因素的影响已经减弱有关。从趋势上看,出口增长确实已经出现了逐步好转的势头,实际上这从4、5月份数据可以看出来,5月份美日欧等经济虽然有波动,但基本保持平稳。摩根大通的全球综合PMI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达到了54.3,创出年内新高,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这表明全球的复苏步伐加快。新兴经济体逐步消化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负面影响,经济也有所好转。汇丰的PMI新兴市场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反弹,5月份达到了50.6,前5个月,我国对美日欧出口增长6.3%,对东盟出口增长6.6%。从贸易方式上看,虽然加工贸易仍然相对疲弱,但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8%,服装、鞋类、数字电视、智能手机、汽车等大宗商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以上为大家分析了出口的形势,出口应该说已经出现了逐步好转的势头。

  进口方面,数据显示,按美元计,5月份全国进口下降了1.6%,连续3个月负增长,其中一般贸易下降了5.5%,加工贸易下降了1.1%。

  对于进口下降原因,沈丹阳称,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内的需求仍然相对疲弱。二是铁矿石、有色金属、成品油、半成品油等能源、资源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三是其他因素的作用,比如汇率等等。

  关于全年的外贸形势,沈丹阳认为,未来几个月,有利因素比不利的因素还是要多得多,外贸有望延续趋稳回升的势头。当然,现在的形势依旧复杂严峻,要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任务仍然比较艰巨。讲到有利的因素比较多,主要的有利因素是国外市场需求回升,国家出台支持政策,出口企业信心正在提振。出口企业的信心提振是非常重要的,商务部对全国1900多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5月份出口信心指数已经达到108.9,超过100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们调查的信心指数已经到了108.9,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线以上,预示下半年出口将会继续好转。

  此外,中国社科院、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的预测也都显示,下半年外贸增速有望有更大幅度的回升。当然也有不利的因素,主要不利的因素是外需回稳的基础不太牢,我国传统出口的优势在趋于弱化。进口方面,受内需疲弱影响,进口的信心相对较弱。

  有专家也表示,5月外贸增速转正,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出口增幅的回落,显示内需不旺,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相吻合。关于全年外贸形势,随着我国系列扶持外贸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仍会保持一定增幅,完成全年外贸7.5%的目标虽有难度,但不是没可能。

   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

  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2.5%,比4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虽然前5个月累计增长12.1%,但还是比上年同期稍微放缓了0.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今年消费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并且越来越好。

  关于全年消费的形势,沈丹阳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继续企稳向好,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接下来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沈丹阳表示,做出如上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从趋势看,今年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逐月加快,1-2月累计增长了11.8%,1-3月和1-4月累计增长12%,1-5月累计增长12.1%。

  二是从动力上看,拉动消费增长的驱动力量还在后头,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将会充分释放和激发市场活力。居民就业的增长稳定,1-5月新增就业已经有600万人,将稳定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消费增长的内生驱动力会不断增强。

  三是从政策来看,在扩大信息消费、养老消费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注重定向调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加快棚户区改造、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加大中西部铁路建设、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等等,这些政策措施为消费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是从消费结构来看,网络购物、新型电子产品等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大众化餐饮在逐步回升,这些也推动消费较快增长。

  商务部正抓紧研究政策 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1-5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8744家,同比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10.9亿元人民币(折合48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5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6亿美元,同比下降6.7%。

  在5月FDI同比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则保持快速增长。数据还显示,2014年1-5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5%,比前4个月19.1%的增速还要加快,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6.2%。

  对此,沈丹阳表示,这是一个趋势性的情况。近几年来,中国利用外资中服务业的比重一直在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增速明显要比制造业和农牧林渔业的增速快得多。一方面是市场形成了这种吸引力,外商来中国投资首先是要发展,是冲着市场的吸引力来的。这也是刚才为什么我说,那种认为中国越来越失去吸引力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有越来越多的外商看到了中国服务业发展所存在的潜在的市场商机。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给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沈丹阳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性的特征,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逆转变化。从另一方面来讲,制造业现在在整个中国利用外资中的比重是趋于下降的,这也是一个趋势性的状况。当然,我们也不希望下降得太多,希望有一些先进制造业,一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制造业,能够继续吸引外商来投资。

  政策方面,沈丹阳提到,商务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围绕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起草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