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跨越时空的“水利情怀”——记中原大地“焦裕禄精神”的水利传承

15.05.2014  15:48

编者按: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至今仍有直指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视察兰考时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这些论述为焦裕禄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对全国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期让我们共同感受焦裕禄同志跨越时空的“水利情怀”。

 

 

跨越时空的“水利情怀

——记中原大地“焦裕禄精神”的水利传承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5月13日一版                      本报记者 董一鸣 杨沙平

 

 

  夏初,兰考。220国道两旁田地里的麦苗在微风的轻抚下如波浪般舞动,遍布田间的渠道中,孕育华夏儿女的黄河水默默流淌,密密麻麻的麦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丰收的光芒。

 

  昔日水害肆虐、盐碱遍布的黄河故道如今早已化作良田,而在历史的天空中,却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无尽的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但他却依然鲜活生动,永葆青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他的“水利情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原水利人因工作而忘我,因奉献而升华。

 

   一心治水害

 

  “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劳动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这是20世纪60年代初,兰考内涝、盐碱、风沙“三害”肆虐的悲惨景象。“三害”中,水害尤为突出。据兰考县水利志记载,1962年全县90.3万亩耕地中,内涝56.84万亩,占62.9%。

 

  “焦裕禄在兰考475天,一大半时间都花在治水上。当时没有什么先进的测量设备,为了摸清水的流向,开渠排涝,别人下大雨都是往屋里跑,焦书记是一下大雨就带着干部往外跑,沿着水流,一直查到水归槽。哪里的河渠淤塞了,哪里的路基阻水了,哪里要有涵,哪里要修闸,都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洪泄洪图。”76岁的兰考县水利局退休工程师申显奎回忆起当年焦裕禄治水的情景,感慨万千。

 

  对于如何治理水害,焦裕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明确透彻的总结——“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要坚持以排为主,排、灌、滞、涝、台、改兼施的方针,实施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的政策,采用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的方法。

 

  “水知来去迹,疏浚理河渠”。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挖河、修闸、除涝、清淤,进行水患治理,直到1964年去世,这样的工作仍在继续。按照焦裕禄时期制定的治水方案,一直到1975年,兰考的易涝地基本治理完毕。

 

  在兰考县仪封乡毛古村外的农田里,75岁的李中良老人放下锄头,用自编的打油诗描述着这片土地的变化:毛古土地黄沙窝,昔日遇旱见不多。种一盆来打一碗,劳动一年白流汗,啥也不见。今日旱,能提灌,黄河浇地能高产,小麦亩产达千斤,玉米能卖一千元。毛古土地一千亩,三天时间能浇完……

 

   宏愿变现实

 

  走进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麦苗青青,鱼塘漾波,杨柳依依。焦裕禄当年跋涉的“水淹地”,如今已变成了“兰考小江南”,村头不远处,焦裕禄带人修建的排水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多年来,兰考县委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把水利建设作为强县富民、惠及民生的1号工程,兰考县水利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焦裕禄当年提出的宏伟愿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据兰考县县长周辰良介绍,兴修水利已经成为兰考的历史传统。兰考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组织100多台机械,投资500万~800万元,疏浚6条引黄骨干河道、720条河渠。目前全县年引用黄河水达1.8亿立方米,引黄灌溉面积达75万亩(含井渠双灌41.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兰考农业的发展。解决灌溉的同时,兰考县分别治理了骨干排涝河道黄蔡河、贺李河,两项工程投资达7577万元。农田除涝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四通八达的排涝体系,提高了防汛能力,降低了地下水水位,兰考县基本告别了盐碱地的历史。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群众的生活和健康,2006年以来,兰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3154万元,共新建供水站45个、大型水厂6座,打深水井54眼,埋设供水干支管道3005.63公里,解决了169个村25.5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群众告别了高氟水,喝上了健康干净的饮用水。

 

  截至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80.89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48万亩,机电井达13267眼,修建各类水工建筑物16396座。2000年以来,兰考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13年荣获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嘉奖。

 

  “焦裕禄那一代水利人解决的是群众生存问题,新一代水利人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从焦裕禄时期的几十眼井,到15000多眼井,从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80万亩,从30多条渠道增加到现在的750多条,这是现代水利人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他一心为民的水利情怀。”兰考县水利局局长徐学忠说。

 

   精神永传承

 

  50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的那棵“焦桐”,如今已根深叶茂,四周已蔚然成林。

 

  “习近平总书记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与我们大力倡导的‘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高度契合。多年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赋予焦裕禄精神以时代内涵、时代特色、时代风采,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已经成为河南水利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小平说。

 

  ——守望淮河32年的水文职工余金洲,一生都在最基层的水文站默默奉献,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河南水利人的“献身”。

 

  ——当代“大禹式”的水利工程建设者陈建国,为了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质量、进度,带着年逾七旬的父亲修干渠,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河南水利人的“负责”。

 

  ——研究生毕业,在基层水利科学试验站一干就是13年的冯跃华,用试验站积累了30年的试验资料,为河南粮食生产和灌区节水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河南水利人的“求实”。

 

  河南水利人又何止这三人。“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焦裕禄当年振聋发聩的誓言,都深深地镌刻在河南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多年来,在焦裕禄精神的指引下,河南水利事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0多座水库星罗棋布,2万余公里河道堤防整修加固。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平地行舟”“赤地千里”的悲剧不再上演,淮河流域“十年就有九年荒”的惨景一去不返;河库相连,灌渠如织,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滋润着千里沃野、万顷平畴,使河南以全国1.47%的水资源占有量,生产了全国10%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6%的人口。

 

  放眼中原大地,小浪底大坝横跨九曲黄河,南水北调工程纵贯四大流域……一座座水利“长虹”凌空飞渡,一条条水利“巨龙”逶迤向前,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川。在承载五千年文明的河南,重任在肩的水利人,承前启后,锲而不舍,正在描绘着一幅幅盛世治水的磅礴画卷,不断创造着中原水利的惊艳传奇。

 

  焦裕禄精神,这个离开我们50年的伟大灵魂,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一步。

 

  焦裕禄的水利情怀、为民情怀,长存天地之间,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