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活水”润“幼苗” ——郑州市创新举措金融支持小微企业

23.05.2014  12:24

 

  今天的幼苗,可能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

  小微企业就像幼苗,它的成长,离不开资金、政策等“雨露”的滋润。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努力“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之树”。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宋建巧

  小微企业个头小群体实力却不小

  统计显示,占全市企业总数96%,创造了70%以上就业、55%左右GDP和税收的8.3万家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市“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重要推动力量。

  市委书记吴天君指出,“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激活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撬动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1+3”工作机制、“共保体”、全国首设小微企业创业引导基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不断创新举措拓宽源头活水,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实践,终端举措的效应开始“显山露水”。

  “1+3”释放政策红利

  为将金融“活水”引流小微企业,政府频频发力。

  按照“政府引导、保险托底、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原则,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和三个相关实施细则(简称“1+3”工作机制)。由市金融办牵头,筛选出2000家左右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小微企业,首次建立《全市小微企业名录库》,重点向参与试点的银行、保险机构推荐,并作为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小微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对象。

  市直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访企业、送政策、促对接”,举办融资对接等活动,促使银企联姻,取得可喜成绩。据统计,去年第四季度,对名录库中1186家小微企业贷款总额为67.1亿元,覆盖面达59.3%。今年第一季度,在整体贷款规模明显收紧形势下,仍有1396户入库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其中新增贷款达到45.8亿元。

  “组合拳”破解“三难一贵”

  在全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金献表示,小微企业是打造郑州经济升级版的希望和依托,“今天小型,明天中型,后天就是大型。小微企业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喂点儿奶粉就会长大”。而让众多小微企业难以吃上“奶粉”的最大症结,就是抵押难、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的“三难一贵”现象。

  针对抵押担保难题,在“1+3”机制框架下,我市推行了“银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模式。目前中银保险已为我市小微企业名录库内小微企业承保152户,承保金额达10.5亿元。

  为解决“融资贵”,我市以政府文件方式,明确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同档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的标准,保险年费率一般不得超过贷款本金的1.5%。

  金融支持小微“组合拳”将持续发力。今年,我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目标的是“两个不低于35%”: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35%,入库企业贷款增速50%以上;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00亿元,占全省的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