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00亩:我省首次实现耕地面积净增长 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催生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14.09.2017  17:24

 

      76100亩,一个令人欣喜的数字!根据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我省耕地面积达到1.22亿亩,在原有基础上净增加7.61万亩。这是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我省耕地面积首次实现净增长。

      近年来,“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相继实施,河南朝着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战略目标努力奋进。省国土资源厅将保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经济总量迈上4万亿新台阶,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河南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耕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持续高于国家下达目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河南粮食生产连续突破1100亿斤和1200亿斤大关,以占全国6.5%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0.3%的粮食,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而与此同时,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加大,数字显示:“十二五”期间,全省净减少耕地达134万亩。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我省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每一亩耕地的增减更是牵动着全省上上下下的心。

      加强耕地保护刻不容缓!面对严峻现实,省委省政府决定祭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市场、科技等多种手段,对耕地实行“管控、约束、补救、建设、倒逼、惩治”六重保护措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多重保护。省国土资源厅按照省政府要求,用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通过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托举起了“守红线”与“保发展”这两大历史重任:

      一是抓关键,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大耕地保护目标在领导干部考核、离任审计中的权重,持续落实市县政府的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进一步加强督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二是抓重点,完善耕地保护举措。加强约束性保护,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使永久基本农田成为耕地保护的“高压线”。加强惩治性保护,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

      三是抓基础,全面落实“藏粮于地”。加强建设性保护,开展“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试点,持续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资金465亿元,整治土地近4602万亩,新增耕地181万亩。加强补救性保护,规范改进占补平衡管理,建立以县级平衡为主、省辖市调剂为辅、省级适度统筹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补充耕地统筹机制,连续1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四是抓难点,统筹协调保护保障。加强管控性保护,抓住省级空间规划编制国家试点的机会,推进“多规合一”,项目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倒逼性保护,深入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省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规模由2015年的1225亩/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1048亩/亿元,降幅达14.45%,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是抓意识,强化各界齐抓共管。广泛开展对包括各地党委政府负责人在内的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把认识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加强宣传报道,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保护耕地的意识,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守红线”与“保发展”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看似相互对立,实则浑然一体。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我省构建“大耕保”格局的显著特点。在强化耕地保护,全面实现占补平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高于国家下达目标的前提下,2016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和稳增长、保态势大局,我省积极争取国家追加“十三五”期间用地规模148.65万亩;调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103平方公里基本农田,解除了港区长远发展的空间制约;为黄河滩区移民迁建、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调整基本农田36万亩,有力保障了用地发展空间。

      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催生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托举起“守红线”“保发展”两大重任。“守红线”与“保发展”作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两翼,正鼓足东风助推河南向着美好明天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