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今年力争超百亿元产业集聚区达15个

08.05.2014  12:46
孟津产业园区内,中再生公司的工人正在将回收的电视分类。 孟津产业园区隆华节能集团一批批产品从厂房运出

  □记者牛洁侯梦菲文王亚鸽摄影   

  核心提示|5月5日至6日,洛阳市领导陈雪枫、李柳身、鲍常勇、李少敏、刘应安等兵分三路,对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并于昨日召开产业集聚区暨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会,会议下发了《2014年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全面提升发展实施方案》,《方案》就全市各产业集聚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同时制定了今年各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目标。

   要做“大个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集聚区达到15个

  《方案》指出,洛阳将加快培育百亿、千亿特色产业集群,各产业集聚区要以区中园模式在各自范围内重点建设1至2个特色园区,力争每家产业集聚区在1至2年内形成一个超百亿的主导产业集群,打造省内、国内有知名度的区域产业品牌。到今年年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15个,较2013年增加2个。其中超500亿元的2个,300亿-500亿元的5个,200亿-300亿元的1个。同时还要确保产业集聚区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160个以上,全年竣工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0个以上。

  此外,各产业集聚区之间要加强专业协作,着力培育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石油化工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不做“空壳子”:投入200亿元完善基础设施

  产业集聚区要发展,必须依托项目。《方案》中提到,在开放招商方面,各产业集聚区要更加科学地做好项目谋划。要围绕主导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谋划项目,招商项目库中的项目个数应保持在30个以上,每个项目都应具有市场调查、投资收益、要素保障和优惠政策等可行性分析,确保有吸引力、有可行性。同时,各个产业集聚区要积极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2014年,计划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20%、境外资金增长10%以上。

  各产业集聚区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亿元以上,新建仓储物流、产品标准研究及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生活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平台40个以上,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就近提供仓储、物流、金融、法律、咨询、设计等生产服务和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后勤服务。

   解决大问题:至少新增4万个就业岗位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可能会涉及村庄的迁并改造。记者了解到,今年洛阳市将加快推进村庄迁并改造,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区内村庄城市化改造,规划大型集中安置社区,计划全年新开工36个村庄的迁并改造,竣工22个,支持农业人口同步成建制转为城镇户口。同时加大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先将配套建设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安全饮水等社会事业项目列入支持范围。

  此外,各产业集聚区的就业承载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4万人以上。

   合作求共赢:为集聚区培训技能人员5万人次以上

  洛阳还将积极推动培训机构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力争为产业集聚区培训各类技能人员5万人次以上。

  同时,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谋划设立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培养新兴产业人才。加快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洛阳大学科技园二期建设,加快中意研究院、科技城等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吸引科技成果在洛转化。

  另外,洛阳将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60家以上。重点实施新型基因工程动物疫苗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等100项技术创新项目,优先支持产业集聚区内龙头企业进入国家、省自主创新重点企业试点范围,加强创新驱动能力保障。

   政策更给力:重大项目土地出让金可返的全部返还

  为确保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顺畅、高效运转,洛阳将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市级职能部门实现“直通车”,避免不同管理体系的相互掣肘。

  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围绕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建立项目准入部门会商机制。要综合运用税收分成、统一考核等手段,统筹推动市域范围内同类和关联项目按照主导产业分布情况在产业集聚区集中建设。对市区产业集聚区新上工业项目及市政府批准的重大产业项目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原则上除上缴省集中以及按照国家、省、市规定计提的费用外,其他部分全部返还产业集聚区,用于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另外,要完善产业集聚区大工业用电企业报批机制,确保新投产业及时享受电价支持政策。

   支持不纵容:长期闲置、占而不用的土地可能被收回

  对于集聚区的发展,洛阳市给予了许多支持,但支持不等于“纵容”。记者注意到,《方案》对产业集聚区在土地使用、环保等方面也做出了约束。

  《方案》指出,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控制指标建设,不符合主导产业或用地低效的项目将被严格限制入驻产业集聚区。长期闲置、占而不用的土地,要限制开发直至收回。适宜进入多层标准化厂房的项目,不得单独供地。

  《方案》还要求严格项目环保准入,严格按照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严禁重污染、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项目入驻,为优质项目节能环保容量。同时严格环境执法行为,各县(市、区)要加快产业集聚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监测监控设施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力争2014年各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

  另外,要严把项目准入关,扩大项目节能评估覆盖面,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用能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2014年产业集聚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

   相关新闻

   洛阳市各集聚区2013年度“成绩单”出炉

  □记者侯梦菲牛洁

  本报讯昨日,洛阳市召开产业集聚区暨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全市各产业集聚区在2013年度全省全市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中的有关情况,并公布了排名。

  根据河南省相关规定,全省产业集聚区按照“绝对量指数”(即按照产业集聚区规模强弱)和“发展指数”(即按照产业集聚区发展速度快慢),分别对全省的180家产业集聚区进行排序。2013年,洛阳市有5家产业集聚区的“绝对量指数”在全省180家产业集聚区中入围前30名,分别是: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第10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第11名)、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第14名)、新安县产业集聚区(第20名)、洛阳市洛新产业集聚区(第21名);还有3家产业集聚区跻身“发展指数”前30强,分别是汝阳县产业集聚区(第12名)、孟津县华阳产业集聚区(第16名)、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第30名)。

  其中,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还获得“2013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获得“2013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等7家产业集聚区入围全省一星级及以上产业集聚区,占全省62家的11.3%。

  另外,洛阳市还对全市17家产业集聚区进行了综合考核,并公布了排名。2013年度,排名前6的产业集聚区依次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汝阳县产业集聚区、洛阳市洛新产业集聚区、孟津县华阳产业集聚区、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