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我最感动的就是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17.06.2015  12:37

    6月16日,跟谁学“造节”,联合15万老师和1万家机构发放1.6亿元助学金,共同打造“616学习狂欢节”,巨额让利,创造了行业之最。有人祝福,有人点赞,有人拍砖,还有“媒体”说跟谁学刷单,“竞争对手”甚至还用H5页面刷爆朋友圈。而跟谁学也明确表示“跟谁学:反作弊,我们是认真的”,并列举实事说明反作弊的决心。我作为媒体人,今年4月10日采访了跟谁学CEO陈向东。今天,我把采访文字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需要说明的是,实录来自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校。

    一、大概什么时候决定要做这个学习服务平台?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其实就是我们想象一个故事,想象变革一个场景,比如当年的那种七吋的软盘,后来就不见了,现在变成移动U盘;以前当时大家更加熟知的就是以前的这个唱片,这个现在慢慢的唱盘被搞掉了,现在就成网上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包括是诺基亚的故事,到后面这个苹果。其实,我们在做任何一个行业,你越是往深的做,其实你越是会产生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你做得事情越大,追随的人越多,那么多人的梦想要把它真正的HOLD住,然后让大家能够继续享受那种美好的话,实际上这时候会有焦虑感的。

    第二,公司总要成长,那你成长当中你会有新的业务思考和新的机会。我们经常会说,一家伟大的公司它的5年后的营收,应该是5年后的营收的一半会来自于5年前做的决策。当你想寻找新的增长机会时,你就会有焦虑感。

    第三,我觉得是来自于你总在想谁会超越你,你总会想这个竞争者,弯道超车的人或者不是弯道就瞬间冒出来就在你的面前,然后就把你破坏和颠覆了,所以也会有焦虑感。

    所以,那么多年的在做这个教育当中,其实这三件事都在想。当然,想得更多是,在教育领域里面有没有搅局者、有没有破坏性创新者,或者说在教育行业中间有没有一个更好的一种方式能够来连接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家长和家长、老师和家长等等之间把他们联系起来,然后让整个这种效率更高,其实这是每时每刻都在想的。

    我是大概在五年前、六年前,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六七年前,有几个朋友都去读Christensen的《创新者的窘境》,在读《创新者的窘境》的时候,不仅自己读,我们还号召很多优秀的校长一块读这本书。我在思考说这个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所讲到的这个破坏性创新,说这个破坏性创新往往来自于企业外部。很多比如像当年要做这种智能手机,在诺基亚内部是有体验的,但是后来他们的机会就没抓住;再比方说当年做胶卷、做数码相机也是一样的,他们内部是有预案的,到最后也没有抓住。所以我们想,破坏性创新来自企业外部,就再想可能性的破坏性创新。

    那么我们关注到一个现象,比方说,在大概是五年前的时候,个性化就是一对一的教学的这种教学点的扩张,这是超越想象之大的,一夜之间好象全国各地就有很多很多一对一的教学点,并且有一家机构号称说是两年还是三年做到一千家店。其实这个事情本身,我们就本身而言我们在审视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想说,他们是通过这个部门店、通过这个迅速扩张的方式要别人认知他们,最终或得更多的客户。那时候想到另外一个公司叫李宁也是扩张了很多店,但是后来的故事是李宁就关了很多店,包括很多知名的机构当时也有很多扩张。

    那当时其实我觉得,当你大量的扩张扩建的时候,我们最后核算一种成本,我们发现说可能20%多甚至30%是房租成本,即租金成本,然后中间的营销成本肯定占了20%-30%,然后管理成本如果再占到20%-30%,然后老师平均只能拿到20%左右。就这件事情,说实话,我们在五年前、六年前在讨论这件事就发现,谁能够颠覆或者说谁能够把这个效率提升,把这种控制的教师座位和这个之间需要学习的这个人员需求连接起来,谁能够把家长和老师之间连接起来呢?我们从来没说机构会不存在,因为机构永远会存在,因为老师到最后还是要服务的,这个机构它应该有另外一种方式来创造它最大的价值的话,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场景。所以当时,我的同事沙云龙,他在2013年的长江商学院的论文当中写的就是今天跟谁学所切入的一个场景。

     所以,我在2014年的1月离开新东方之后,我没有想过马上创业。但后来是发现晚上就睡不着觉,就发现说可能真正的那么多年的忙碌,可能已经成为习惯了,那么多年的这种强大的自驱已经成为内心自我燃烧的那种东西,最后你发现你停不下来了,后来就处于很大焦虑当中。所以,我很快在美国休假不到3个月,3月底就又回到北京,开始想要做点儿什么事情。

    做件什么事情呢?坦率地讲,我最初的时候我还没有想明白。也不是想不明白,我从最初的时候就没有想过。很多人问我说,陈向东,你离开之后你想做啥?我说我不知道,我也不让我想。我说我那么多年都没日没夜的辛辛苦苦,我说我有权利给自己放个假,把自己完全放空。我说,但是,我那么多年的打磨、那么多年的行业的认知以及那么多年的人脉和资源,以及我自己的领导力的这种提升,我认为我做任何事,只要用心做,我觉得都会做好。这是我跟很多人讲的。很多人还认为我就是在忽悠他们,其实不是,我内心真这么想的。我说这样做好的准备,因为那么多年你说你有一天突然停下来出来创业,实际上相对来说就是做好了准备,那做好准备之后,什么时候出发我觉得都不晚,因为你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所以,后来决定自己做件事的时候,你会想说你想做件什么事的,那肯定是做一件不同于新东方的事,因为新东方在线下做得如此成功。那如果再做一个新东方,第一是对生命的浪费,第二也是不可能超越,所以你肯定要做一件不同的事。那做一件不同的事的话,肯定是要拥抱在线、要拥抱移动;第二就是说,这个其实外界对于跟谁学有很多误解,很多人不明白跟谁学是干嘛的。我们把跟谁学定义为O2O找好老师学习服务电商平台,换句话说,我们不仅仅有在线教育,通过跟谁学进行在线直播授课,并且跟谁学最厉害的地方是,我们的视频在线直播系统是我们自己独家研发的,是和我们的整个系统平台完美融合的,我觉得并且同时是我们认为是最适合于教育场景的,来帮助用户提升解决方案的,这是在线教育。我说不仅是在线教育,我们也还有面对面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可以是一对多的,也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就是你可以线下,也可以线上。现在已经有了录播课程,也会有整个的优惠课程。所以,我们认为跟谁学是在线教育加上线下的授课,加上录播课程,加上问答社区,加上测评等等,能加很多东西,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今天来看这个跟谁学的时候,我们只不过是在构建这个用户的新的认知模式,叫做“找好老师,上跟谁学。”当如果说想找好老师的时候,那么他们会想到跟谁学,然后再构建其他的一个场景。

    二、您怎么看国内教育的在线教育一直不温不火?

    我们经常说,今天的5年后的成功往往来自于5年前的决策。那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的整个的这样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两三年有了巨大的进步,3G、4G包括智能手机。所以我想,你会看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网络的基础设施没到位,然后智能设备硬件没有到位,最终人们的行为习惯培养没到位,那么最终在最难以攻破的教育方面,可能在在线教育方面上就会处于一个相对尴尬或者比较慢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量的资本开始关注教育这件事情,开始进行教育领域投资是在2014年。所以我经常跟他们聊,我说其实2014年是真正整个中国的在线教育的元年。这个元年我觉得有三个判别标准:第一,比较大的资本开始真正进入到在线教育投资环境;第二,很多跨界的一些玩家开始也进入在线教育;第三,我觉得挺重要的是大量的个体、小团队也开始尝试在线教育,不管是工具还是什么之类的。你看到一个很火爆的现象,咱们就看题库,就题库这种产品据我了解中国目前题库产品应该有六七十,目前能够叫出名字还不错的,应该有二三十家,拿到巨额投资的,都是拿到好几千万美金的,现在据说有七八家。那这个在以前是不可以想象的。

    当然说,2014年我认为是一个元年。我们说,基于当下做决策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失败了;当你基于未来来做决策的时候,你才可能有赢的机会。所以,我想跟谁学我们之所以在这个单点去突破的时候,我们是基于这个四年或者五年之后的一个状况来做出决策的,所以我们就迅速启动了跟谁学的项目。

    但是让我特别没想到的是,我没想到的就是整个的教育市场,在线教育这块发展会如此之快,我也没想到我的资本进来会如此之多。所以,有一个人问我说,你认为目前在线教育那么多资金都进来,你认为多吗?我说资金现在进的是很多,但是我并不认为多。我说你看别的行业进那么多,你们怎么不问他多不多呢?这不会多,我说没有多的,我觉得还不够。那未来当在线教育这个领域里面真正出现大的一些赢家的时候,我相信那时候资本进入才会更加疯狂。

    所以,我们也看到不是有与跟谁学争头条的吗?当跟谁学说在3月30号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然后几家做得还不错的、不算和我们竞争关系但是做得不错的,被贴上在线教育标签的公司,都纷纷要抢在我们前面,要不就抢在我们发布会的同时来发布新闻。我觉得蛮好的,我看到这个也很激动。

    所以我们做一件事情,要记住,就是真正能成大事者往往是面临着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个痛苦决策点,然后他敢于勇敢出发。咱们古代有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本身也是说明这件事。所以我带兵打仗那么多年,我自己经常给我自己讲,也给我的团队讲说一定要高目标,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所以,你必须高目标,在很多常人看来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是,恰恰就是谁能够把预见到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不确定变成确定、不简单不容易变成简单容易的这个事情,我觉得那就真正想象会成功。

    谁都没想到像团购这件事,当年还没有移动,就在PC上搞这个团购,居然就像今天能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后来我们审视说,四五年前的时候,全中国团购慢慢被资本关注,后来进来了3000家在做团购,当然后来,跑到最后跑出来五六十家,拿到投资的大概30家,最后竞争PK的是5家,当然目前胜出的就剩一两家了。所以,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当跟谁学出来之后,全中国目前来做这类似这个事情的人,我觉得目前也没有1000多家。他们也问我说,你怎么看这么多人都进来了?我说多好了,大家一块做,把市场做大。并且市场如此之大,特别教育市场如此之大,数万亿的市场我觉得大家一块做,这才能够构成一个大的生态,构成一个大的有机的活力才能够做好。

    三、资本为什么会选种跟谁学?大概什么情况下找到您想要投这个项目?

     我们天使投资是启赋资本,启赋资本的创始人傅哲宽以前是达晨创投的合伙人,他在过去投资的领头公司有十几家都上市了。他对我说,他对投天使轮进行投资的公司还没有失败过。

     我经常讲,做出了事情就会被人记得,那我在这教育行业打拼20多年,自然会受到资本的很大关注,因为跟谁学这件事,我这个创业消息出来之后,很多大的VC都找我,但是我基本上都没有去联络连接。然后我希望能把我自己很好地放下来,所以我就没去和任何的资本,基本上没有和资本进行对话。

     当时决定做跟谁学这件事来寻找场地的时候,到了中关村软件园,刚好碰到启赋投资的顾凯,他们当初知道我,知道我要开始做事了,他们就一定要联系我说能不能投资。所以,大概在一个深夜9点多晚上在巴厘岛咖啡厅,9点半聊到11点多,然后我提的所有条件他们都答应了。那时候为了拒绝他们,我说我不知道我要做啥。他说反正你只要做个事,我们就投;第二,我说我也不写商业计划书。他说商业计划书没事,你说你大致要做啥,我们帮你写。非常诚恳,我会发现说这是一个真正对你产生巨大的信任的人,我觉得都让我很感动,所以启赋资本成为我们天使投资人。

     后来我们遇到了很多非常让我们感动的投资人,后来我们遇到了金浦产业投资资金的陆风雷和吉冬梅,他们也是非常让我感动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概谈话就一个小时。你知道,大概决定意向性的决定投我们就不到一个小时。这个当时陆风雷和吉冬梅他们在讲他们的故事,他们说他们以前经常想过这个场景,说这个家长找老师太难了,很多机构去营销自我,这个成本太高了。如果谁能做一个平台把这个连接起来,我觉得太棒了。说中国教育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咱们经常说,城乡的资源不均衡,咱们经常说到很多老师他自己有时间想给予做慈善做公益,但就没有连接点。如果今天有一个平台,让所有知识技能才华的人,都能够连接起来成为跟谁学的老师,让所有需要学习知识技术才华的人都能够在跟谁学的平台上找到他们学习的榜样,然后产生老师和学生的很好的连接,老师和家长很好的互动,那是该是一件多好的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感染他们吗?我觉得他们是在感染着我。所以,很快我们就做这个相关数据调查,也就投资完成了。

     我们选择的这次领投的是高榕资本,外界很多人就会说,高榕资本没怎么听过。其实他们很厉害,他们去年在整个拿的美元资金,据有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应该是好象是排第一第二的,然后投他们的基金的背后的LP都非常赫赫有名。我觉得,他们非常让我感动的点是他们很快、很果敢。他们看过一个和我们类似的项目的创业,和我们时间差不多,那个项目那个公司要价是2500完美金,我们要价是2.5亿美金。为什么人家不投2500万美金,要投2.5亿美金?用他们来做尽职调查的一个特别优秀的女士说的,她对我们进行了尽职调查的时候就说,跟谁学是她见过的最好的团队,没有之一。她做过70多家尽职调查了。所以,你说资本为什么会投这个跟谁学,我觉得就一件事,就是跟谁学的团队,靠谱,好!

     四、大家怎么凑到了一起?

     最难忘的是你碰到每一个人,碰到了你每一个能够和你合作的人,碰到了有一个和你一样,在面对不确定的时候敢于出发的人,我觉得这其实是最难忘的。

    能让我这么快地进入做这件事源起于我们的一个联合创始人叫苏伟,他以前在学而思当老师,后来自己创办一家培训机构,之后呢,他拿着100多万,在机构也不做了,就租在的五道口的一个地下室开始创业,当时他想创办的叫做名师网,做的就是跟谁学现在做的事,只不过跟谁学的场景更大了。然后他找到我,希望说对他进行投资。其实我当时决定说要把这个事情领领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发现他,第一他是一个上进心非常强的人,从一个本科读到研究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不甘于现状,就是要自我挑战的;第二我觉得是他在北京也没买房,家里面租一个很小的房子,但是敢拿出100多万,然后租一个地下室开始创业,做这件事情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果敢是非常非常果敢的人;第三,我接触中来看的话,也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我觉得一个人很上进,然后很果敢,敢于冒险,同时也很善良,我觉得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

     有时候别人问我最难忘是啥?在我的脑海中最难忘的其实就是找人,就是人,就是一切。

     苏伟最早是2月份的时候,写邮件给我,当时是通过微博给我写私信,然后我就让他给我写邮件,然后联系。所以,我回国之后我就是每天都在见人,中间也见到了他,当初就是看到他和很多人不一样,就是他是一个确实敢于剖析自我、敢于说自己什么地方是短版,说自己面临什么问题的一个人,我觉得让我觉得一个人敢于这样的话,应该是一个相对自信的表现,所以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就是张怀亭。后来,我突然发现,巧合的是我2014年3月30日从美国回到北京,张怀亭是3月30日从百度办完离职。我们之间是不认识的,后来是朋友介绍说有一个人不错,然后就是后来见面。我和张我怀亭第一次见面是4月30日,我记得特别清楚, 4月29日的晚上,给他这个打电话。我说怀亭,你好!我是陈向东。他马上说,陈向东,你好!这个当时我听到就很亲切,因为很多年没人喊我过陈向东了,都喊我陈老师、陈总。然后我说咱们见见面,朋友推荐你聊一聊。他说好,那我去找你。我说你一般怎么见面,他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奥林匹克公园散散步,一种就是我们这有一个咖啡厅。我说我去找你,散步咱第一次就算了等等,弄个咖啡厅,什么时间你合适。他说明天上午10点。我说不行,10点约人了,早上8点。他说早上8点人家咖啡馆还没开门呢。我说没事,咱们门口见。后来我们就很早到了,咖啡馆真的没开门,然后我们就站在咖啡馆门口聊了一个小时。后来坐了一会儿,我就先走了。我带着苏伟,后来苏伟就跟怀亭一起聊。当然第二天他见我的时候,已经改口了,开始喊我陈老师。他可能回去认真做做功课,比方说这人是谁啊。我觉得其实给我很大的触动,我觉得就需要这种,其实他当时肯定也在看更大的机会,他当时已经其实已拿到一家很好的公司这个offer。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CTO,李钢江他是百度大数据部的总监,你知道大数据部在百度被意味着是未来的部门,这个团队有近500位技术研发大牛。你想他要离开的话,应该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然后,我也是找到他,然后就聊整个的教育梦想,聊我们要做的这个平台能够去做的事情。其实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经过很痛苦的这个挣扎,给不同level的领导不断地道歉和解释,最后也算加入了这个团队。

    我觉得其实就是在那个时候你遇到了什么样的人。当时的这个罗斌,当时是百度的高级人才,也是获得了百度N多项大奖。当时其实也没接触太多次,我们是一块参加了一个产品发布会,看到他,我跟怀亭说,我说这个罗斌不错,我说你可以跟他聊聊。我们对人才渴求人才嘛,所以他就来了。

    还有一位是宋欲晓,他的老父亲快90岁,所以他在新东方工作十几年已经离开了。决定离开呢就是回去尽忠尽孝,陪陪老父、陪陪家人。但是,后来说到了我们要创业,然后要做这件事的时候,他还是没有熬过内心对这件事情的这种激动和渴望,还是做了很多家属的工作,又重新回来开始真正创业。

     我最感动的其实就是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最初的时候,一个一个找人。因为他们来的时候,他们自己要投很多钱,因为你要作为创始人你得掏钱,并且还得拿低工资这件事情上,其实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我觉得我们能够跑得这么快,其实最核心的一个成功要素就是我们叫做是人才的成功。

    我定义什么叫A+人才。我说A+人才有五个核心的特质:第一是善良的;第二有强大自驱的;第三是能够自我燃烧的;第四,打赢过若干胜仗的;第五是自信的。我想,我们的这些创始团队的这些人他们身上都具备这种特质,所以他们在去寻找相关的人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来寻找这些后续这些人,最后形成大的资产,最后往前冲就能成功。

    所以,这次我们创造一个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中国记录。我们这次A股融资,我们的第一笔钱到帐是在去年的12月份,估值2.5亿美金。那么,其实一个公司6个月能估值2.5亿美金,并且A轮融资融了5000万美金,我觉得这是一个被外部认为是一个中国记录、中国第一。第二个中国第一,就是我们136位员工认购了公司900多万美金的股票,和A轮的投资人的价位一样,我觉得认购员工的数量136人这个创造了中国记录。这个背后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成功。第三个记录呢,我们自己认为就是说我们大概在不到5个月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技术研发团队都超过100人了,大家知道创业公司找人很难,特别是产品技术,这个IT人才很难招,但我们招的都是高level的。大概也就5个月时间能招到100多人的技术团队,这都是挺值得我们骄傲的。

     后来很多人问我说,为什么你们能创造这样的东西?我说,最后你说这家公司什么的成功,我们经常说要想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六个核心要素:第一个是商业模式,换句话说你做什么;第二个是你的战略,你通过什么样差异化的方式做成功;第三个是人才,你有什么样的核心人才来保证成功;第四个就是文化,换句话说你让大家怎么能黏在一块,相互信任;第五是绩效奖惩;第六是执行。其实,我更愿意强调两点:一个就是文化,就是如果文化能成功,大家信任了,你想一旦信任之后他可以依靠,那速度就快,超越想象;再一个当然是执行了。我经常喜欢说的话,最好的创想如果没有执行价值20美金,最好的创想加上卓越执行价值2000万美金。当然,最好的创想我们发现加上卓越执行就价值2.5亿美金。执行当中包括很多方面。

      所以,很多人说,你们这个跟谁学最大的独特的地方是什么?魅力是什么?我说三点:第一,跟谁学最独特的魅力就是我觉得我们团队真的很棒,人才真的很好;第二,我觉得跟谁学有一个独特的文化,就是这个文化和价值观驱动我觉得是我们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第三,我觉得就是执行力。就是我们用最好的人,然后我们最好的价值观,最后我们有最好的执行,最后再三者环环相扣,也就能够真正成功了。所以说这个跟谁学最后能够往前走,就三点。我们有最好的人才,最好的有文化和信任,有卓越执行。

     五、跟谁学商业模式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商业模式,其实我觉得不独特。你想想,你说团购网站有独特之处吗?最后胜出的是谁?今天你想想淘宝,很简单,但是你再做一个淘宝已经做不出来了。你看《领导力》那本书当中说,真正成功的平台型公司一定是一个趋于垄断的公司。我不太喜欢垄断这个词,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但是在做某一件事上,我觉得公司要做得非常好的话,一定是能占领这个用户的心智,成为人们心智的第一认知,成为人们这种真正的使用的第一入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跟谁学到今天,我们的这种市场认知、老师认知、家长认知、学生认知,我觉得其实已经足够好了。

    我不认为跟谁学的商业模式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并且你知道,他们有人说我,这个有些东西不能讲,我觉得我能讲的我都讲了。我觉得创业和创想每个人都有,问题是谁能把它做出来。所以我觉得跟谁学你说它最大的独特之处,是你可以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做的不仅有C2C,我们也有B2C,我们不仅仅有线下的班课场景,我们帮助机构,我们当然也会有这个线上授课,并且是自己独家研发。我们不仅仅有PC端的产品,我们也有移动端的产品。就是说,能够做到像跟谁学这么大的一个产品体系系列,这么大的格局的,到目前为止好象我没有看到,跟谁学就是相对独特的一家。

     六、拿到那么多的融资,您说就是感觉挺骄傲的。另外一方面不会觉得是一种压力?或者是一种阻力?

     我自己来选择创业之后,我没给自己定过所谓的这种成功和失败的一种区分,换句话说我自己没有觉得失败就会怎么着。我自己其实想来放下,重新出发,最重要的是说你做最好的,你把自己做得最好,把团队做得最好,然后你自己全力以赴就够了。因为失败和成功对自己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认为。但是,话是这么说,但真正创业之后,我刚才讲过压力其实就会大起来。因为你知道,追随的人越多,特别是追随的优秀的人越多,他们的梦想就会更大,这些更大的梦想也就必须嫁接到你自己的梦想身上,你要成为梦想的领航者。这时候我的压力之大,你能不学习?你敢不钻研业务?你敢不去关注每一个员工的成长?特别是像我们这个10个多月的公司,就五六百号员工了,这些人你想管理难度继续加大,并且是多地管理,这些都是顶级人才,你们可以想象。特别是我们不仅拿到资本的钱,而且136位员工的钱都来了,都成老板了,这136人多了136个老板,压力肯定大。但是我后来想想说,你总是要经历说有一段压力特别大,慢慢你会平静地说,anyway,我在努力、我在学习、我在进步、我在继续寻找更多的A+人才,我来让他们更加信任、团队更加强大、文化更加优秀、执行力更加超越大家的期待,这就够了。

     阻力,这倒不会。其实你知道,当你拿到越多的钱的时候,恰恰有时候是更危险的时候,因为钱多的时候你就可能会出混招,你就可能会盲目,比方说,扩张、不聚焦;钱多的时候你可能会骄傲,听不进去建议;钱多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说你就已经胜出,其实,我们昨天晚上开这个团队会议其实还在讲这个,我说其实拿到越多的钱,我们越得想想说每分钱花得怎么比以前更加高效,我们的每分钱怎么能够更能够去聚焦我们的产品,然后把体验做到极致。

    我想我自己创业,就在我这种年龄创业,一方面我把我自己放空、放下,把我自己当作90后,但是另外一面,我自己明显也和90后有不一样,我毕竟带兵打仗那么多年,我觉得我最大的财富就是当年我自己犯过的错,或者说看到别人所犯的错,或者是看到那么多年公司的得失成败中间学到的这些东西,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财富。所以,当我们今天在来推进跟谁学的创业的时候,我觉得这方面就会从容得多。因为你看过,你知道一个公司从100多人是怎么样到3万多人的,你知道一个公司从一个最初的灵活、快速最后到一个大公司的平衡、协调,你也见证过很多那种阶段性成功的公司,最后过几年怎么就会轰然倒塌,当然也见过一些公司可能几年之内,就真正的改变了世界。比方像Aribnb,比方像Uber,他们在共享经济的这种情况下,发现了美好,重新定义生活的美好,最后把这种每个人房屋的闲置和需要房屋的人连接起来,把每个人车辆的闲置和每个人对车辆的需求连接起来,最后都成为几百亿美金的公司。那么,跟谁学做的这件事情是把一个人、优秀的人他的闲下的时间和技能,和需要这种时间和技能的人联系起来,我觉得其实场景更加伟大,这样生活该多美好啊。

     我们看到过大的场景,我们也知道身边有很多榜样的场景故事,你所需要的是你弄明白了、弄懂了,然后就看学习能力怎样。所以,我跟团队讲,其实未来你有多优秀,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过去,你已经优秀了。那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从今天开始每天你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团队天天再讲,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你每天学到东西学多少,基本上取决于我们能走多快、走多准、走多好,能走得有多长远。

    七、国内外或者说这个跟谁学跟这个国外在线教育这种差异是在哪?

     如果说是5年前创业,人们总会说看看美国有没有类似的模式,然后开始抄袭美国的模式,然后快速复制在中国取得成功,因此在西方都认为是叫做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那其实今天在移动互联时代这种创业,你会发现很多模式做创新,美国也开始学习中国了,因此有人说copy to America,开始复制到美国去,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所以你看到那些国际上著名的那些投资人,在国际上获得很多大声望的那些人物,都特别关注到中国的创业,包括国际大的VC资金都蜂拥而至进入到中国的创业,所以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了。第二,在国外有很多这种在线教育的这种公司,国内也有很多他们的一个翻版,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进行市场教育来促进整个市场更加良性的发展的很好的一些榜样。

    但是,我想跟谁学和他们最本质的差异是,我们是一个平台,我们是一个第三方平台,我们是一个以个体和中小机构的成功为我们自己成功的平台,所以你可以认为说Coursera他们可能自己在玩一种这样状态。但是跟谁学是一个平台,所以未来不排除我们也考虑和Coursera、MOOC等等合作,把课程放在我们平台说,让更多的用户能够看到他们的课程、分享他们的课程,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最大之处。我不是举个例子吗?你可以认为,他们如果说是格力、海尔,我们就是天猫、京东类似的格局。

    八、第一批老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总全品类?有重点吗?

     现在我们这个平台有很多明星老师,当然最初的明星老师入驻平台,那肯定是因为知道是陈向东做的这件事,应该靠谱,所以会进来。当然现在的更多的明星老师进来是通过明星老师的传播说这个平台不错,你知道他那么会用很多平台吗,就是发现跟谁学这个平台靠铺,什么地方好,这个学生也能找到更多,人就都来了。

    所以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最初的时候你肯定要找,否则谁知道你。本来世界上就没有跟谁学,你得告诉人家,你试试,人家来了。后来的时候,那就是很多老师传播说不错,然后分享成功,最后人都来了。

    这个平台上第一个成交的是皮雕,是一个长尾的小众的一个市场。

    我们目前这个收入较高的分别是三个领域,其实也是我们目前主打的三个领域:一个是K12,一个是出国留学,还有一个是艺术体育兴趣类。

     我觉得初期我们做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这个领域,其实就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比如我们做平台的时候,那就有很多出国留学领域的优秀老师的资源,然后我们就有很多艺术体育兴趣类老师的资源,当然我们有更多的K12优秀老师的资源,这些资源在这放着。那你要做一件事情,要做一个平台,你肯定要为更多人服务,所以我们大概就是有这些资源,也有这种技术开发的实力,当然能够有这种HOLD大的场景的这种能力,运营能力,所以我们就进来了,所以没有那么复杂。

    然后其实你想想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你只有规模经济但是没有范围经济,最后用户通过这个规模单点他流失了嘛;但是如果你有范围经济的时候,你学钢琴的人,也可以学K12,也可以学职业成长,也可以学管理培训,其实一个用户有多次消费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把大家所说的低频改成了高频。所以,你今天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说谁能把低频场景变成高频场景,这件事情的边际成本就会下降,最后就能赢得整个战争和胜利。

    注意其实艺术类的也可以通过视频、在线的或者录播的过程来进行;我们这个平台上面的视频更多是了解这个老师,那他可以通过了解老师之后线下来完成,所以我们认为我们O2O的含义包括有四个含义:第一是online to online,线上找到老师线上完成教学过程;第二是online to offline,线上找到老师线下完成教学过程;第三是offline to online,线下找到老师线上来完成;第四就是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线上线下混合来完成。所以我们说大概不太一样。

    我们在跟谁学创办的第一天,我们就弄清楚了跟谁学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的梦想是打造一个每个人都喜欢、都信赖、都觉得靠谱、都离不开的学习服务平台,而通过人人乐用的学习服务平台的打造,能够让教与学更平等、更便捷、更高效。

     九、怎么对老师进行管理?

    我不喜欢用管理这个词,更希望用的是服务。你怎么样服务于老师,然后让这个老师成为平台上的真正老师。我们大概会有几个流程环节:一个就是我们的认证体系,包括身份证认证,资质认证等等;第二,这种认证体系有了之后,第二个就是通过你的视频、照片、成功案例等等,请审查,地面的人进行访谈;第三个就是我们会通过学生评价本身,就是通过对这个学生的和你互动交流,学生的真实评价来参与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第四,就是我们纠错、投诉功能等等。

    我觉得我们像今天做的这个产品,我们的想法是说,未来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手机点击几下,就能找到身边的老师,就能找到你喜欢的长尾老师,就到能找到你喜欢的机构,就能看到你的老师和机构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别人心目当中的怎么样的认知。那么,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觉得未来这个场景上应该是能够达到的。

    十、公司盈利模式?会不会考虑上市之类的?

    我们现在没有考虑过如何去盈利,我们团队任何人也不让他们去想如何去盈利。我们现在只想这件事,就是做出最好的产品,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让用户去自传播的产品。

    我觉得其实当你能够为用户创造很大价值的时候,盈利就是一个必然,就像淘宝一样,像天猫一样。

    现在谈论上市还太早期了。但是,那既然拿资本的钱,资本就希望你上市,那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在资本的帮助之下,能够招募更多的A+人才,做出更棒的超越期待的产品,创造出用户无与伦比的极致体验,而最终来赢得更多的用户对我们的认可,不仅仅是老师,也不仅仅是是家长,还包括我们的机构,也包括那些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们今天不给自己设定一个很急促的功利性的利益的目标,我们在内部其实谈得更多的是说,你怎么样去更好地做你的产品,怎么样去更好地做你的口碑,怎么样更好地做你的品牌。

    十一、怎么看在线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我觉得前景很广阔,因为当人们更多的时间都开始呈现出在线状态的时候,就是要么通过PC、要么通过手机,特别通过手开始在线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人们的时间在哪儿,那么他的消费就会在哪儿。人们的在别人的心目当中的镜像如何,他们在孩子当中的榜样作用的映射就如何。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那父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线状态、在手机端在线的时候,孩子也会呈现出一样的状态。那么未来的教学场景也会更多的与在线进行融合,所以未来肯定会有纯粹的特别优秀的线上公司,也会有非常优秀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司,但是很难再出现一个完全不靠线上就能够成功的线下公司。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