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平顶山市经济运行分析

30.10.2014  14:37

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平顶山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加快转型这条主线,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整体良好,但全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40.7亿元,增长7.7%,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8亿元,增长3%,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43.5亿元,增长8.4%,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1.4亿元,增长7.6%,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一)受持续干旱影响,秋粮减产已成定局。 今年6月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遭遇了63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平顶山市旱情尤为严重。这次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为历史少有。2014年平顶山市秋粮播种面积为233.1万亩,比上年下降3.77%;预计秋粮产量为46.1万吨,比上年下降41.5%;单产为197.8公斤,比上年下降39.2%,全市夏粮实产79.5万吨,加上秋粮预计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预计125.6万吨,比上年减产30.2万吨,降幅19.4%。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5.8亿元,增长3%,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震荡回升。 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不含汝州市)完成增加值51.1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比上月(2.6%)回升7.6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地市中排名17位,比8月份提升1个位次。从累计看,1-9月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25.8亿元,增长9.9%,增速和1-8月持平。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回升明显 。9月份,全市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1.6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市增速0.1个百分点,比8月份回升9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4亿元,同比增长9.8%,低于全市增速0.4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贡献突出 。9月份,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市增速2个百分点,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仅增长5.6%,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则下降2.1%,集体企业下降19.4%,对全市规上工业形成较大拖累。 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回升幅度较大 。9月份,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同比增长5.6%,虽低于全市增速4.6个百分点,但比8月份回升7.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1.5%,拉动全市增速3.2个百分点。 分产品看,9月份,全市重点监测的20种工业产品中 ,有7种产品当月增长 。其中,洗煤增长7.8%,钢材增长63.5%,白酒增长9.9%,啤酒增长223.3%,高压断路器增长297%,化学纤维增长2.9%,合成纤维聚合物增长1.6%。而原煤、发电量、树脂、布、烧碱、水泥、原盐、焦炭等产量则不同程度下降。 与工业生产相关联的工业用电量和工业税收继续下滑 。9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下降7.4%,比8月(-6.4%),回落1个百分点,工业税收下降12.1%,比8月(12.2%),回落24.3个百分点。

(三)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有所回升。 据财政局统计,9月当月,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增长8.1%,比8月回升12.9个百分点,1-9月,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9亿元,增长10.0%,比1-8月回升0.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1-9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7.8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4.7亿元,同比增长24.6%。施工项目个数减少,在建项目投资规模低速增长。1-9月份,全市入库在建投资项目1011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402个,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1个、16个。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为182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为582.1亿元,比上年增长7.3%。投资结构不断优化。1-9月份,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6.3亿元,同比增长39.5%,第二产业投资415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14.4亿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投资346.5亿元,同比增长19.9%。民间投资占据投资的主导地位。1-9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完成677.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虽然比整个投资低2.2个百分点;但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1.8%,占据投资市场主导地位。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步伐加快。1-9月份,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个数为280个,其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为201个,比上年同期多8个,新开工项目个数14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7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高于全市投资平均速度1个百分点。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稳定增长。 1-9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3亿元,同比增长12.8%,较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

(六)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前三季度,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2元,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818元,名义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比上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七)物价涨幅小幅回落。 9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从累计看,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和1-8月持平。从八大类看,呈现“六升二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衣着类价格上涨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1%,居住类价格上涨2.8%,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

二、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整体经济回升 。9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8.2%,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与我市联系密切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指数89.4%,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和上月持平,较7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总体表现依然较弱。9月24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仓价格为475- 485元/吨,价格和上期持平,但同比仍下降9.4%。在制造业低迷、产品价格下降,房地产市场减速背景下,全国、全省和全市经济增速均呈下滑态势,平顶山下滑幅度高于全国。三季度全国GDP增长7.3%,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三季度全市GDP增长6.4%,比上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二)多重因素造成三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较大回落。一是 干旱缺水对工业生产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全市有55家规上工业企业受到缺水影响,生产不同程度出现下滑,在市场形势本来就低迷的情况下,总体上所减少产值的主要部分是缺水诱因所致。据测算,全市8月因旱情影响减少产值7亿元左右,折算增加值2.3亿元,下拉8月增速约3.2个百分点。 二是 价格低迷徘徊促使市场波动回调 。受全国、全省工业生产下滑影响,全市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流动资金紧张、产品价格下滑等多种市场因素影响全市8月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 三是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影响 。平煤矿区五矿、梨园矿8月上旬、中旬接连出现安全事故,平煤神马集团内部全面进行安全生产整顿。平煤股份8月份原煤产量 262.7万吨,比7月份(284.6万吨)减少30.5万吨,平东电厂7月底大容量变压器烧毁,8月22日修复。该企业8月完成产值0.5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0.4亿元,下降46.6%,下拉全市8月增速0.2个百分点。以上两家合计下拉全市8月增速2.4个百分点。

( 三)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下滑。 一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降低。1-9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9亿元,生产总值940.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8.9%,比1-6月度降低0.7个百分点;二是公共财政收入质量降低。1-9月,全市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1%,比1-8月降低4.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降低3.5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盈利水平下滑。初步预计,1-9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105.1亿元,增长14.1%,比1-8月下降2.6个百分点。

( 四)全年目标完成难度加大。 初步预计,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能完成全年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经过努力可望完成,而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目标难度很大。从生产总值看,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为近年来完成年度目标希望最大的一年,但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市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需增长10%,后三个月月均增速应达到11.8%;如完成全年9%的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需增长12%,后三个月月均应达到19.8%。在旱灾造成全年粮食减产及全省原煤产能压减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增速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督导工作。 将全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进行逐项分解落实,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细化调度、优化服务,确保完成任务。市督查局、市目标办要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对完成目标进度差距进行逐月通报。

(二)重点抓好企业大服务行动,加强分类指导 。对平高集团、圣光医疗器械等生产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全力支持其开足马力,实现满负荷生产,扩大增长点;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和因突发因素影响开工的企业,逐家弄清真实原因,一企一策,帮助解决问题,提升产能利用率,缓解对工业增长的拖累。稳工业经济增长,同时需要部门相关指标匹配支撑。

(三) 突出抓好规上工业企业入库工作。 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年度入库48家以上目标的实现。截止9月底,全市新增工业企业入库19家,时间过去75%,完成目标39.6%,差距甚大。工业企业入库重中之重是个头大、生产正常对全市有较大拉动的企业,如舞钢新希望公司,还有叶县韩建管业公司等,仅这两家企业,若实现入库上报,可月增产值3亿多元,新增增加值1亿元,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提高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