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城一门一关一道”跻身“世遗”之列

22.06.2014  19:02

随着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河南的“一城一门一关一道”4处遗址点即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县崤函古道,跻身新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在浩繁的丝绸之路遗产中,河南首批入选申遗名单的4处遗址点,构成了城、门、关、道这一内涵丰富、完整的丝绸之路要素体系,突出反映了丝绸之路河南段遗产的特点和价值。特别是汉唐时期,洛阳长期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分别作为汉魏时期的帝国都城和隋唐时期帝国都城的主入口,是汉唐时期都城的代表性遗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县的崤函古道,分别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关隘和道路遗迹,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防御及交通遗迹。

2006年8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启动,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起点被确定为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被正式纳入跨国申遗工程。

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会长、研究员徐金星说,公元前138年,西汉王朝派张骞出使西域,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大动脉由此开辟,但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丝绸之路断绝。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班超出使西域,前后经营西域达30年,不仅稳定了西域诸国的发展,而且开通了沙漠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西域与中原隔绝半个多世纪后重新开通,此外,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大大扩展了丝绸之路的活动范围。

《后汉书·和帝纪》载: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绫。”这是东方大汉帝国和西方罗马帝国的第一次直接接触,罗马使者东来洛阳的路径就是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洛阳城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和商贸中心,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的水运网。通过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国内外客商云集洛阳,通商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日益繁盛。

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围绕着申遗工作,河南科学开展了各项遗产保护展示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隋唐洛阳城宁人坊遗址和新安汉函谷关关城遗址、陕县崤函古道等进行了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深化了对遗址和丝绸之路的认识。

在发掘和研究的基础上,河南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展示工程,展示了汉魏洛阳城宫城西南角、三号门、西阳门大街,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门址外骆驼蹄印、宁人坊南坊墙,新安汉函谷关关楼和关墙,崤函古道石壕段等遗迹,使公众能形象了解丝路曾经的繁盛。

孙英民表示,河南不仅是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繁荣的见证者,还是保护和传承的坚定实践者。河南将抓住申遗成功和欧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强遗产保护和宣传工作,把河南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成果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