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濮阳市投资企稳回升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2.07.2015  10:38

      上半年,濮阳市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在投资领域不断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企稳回升,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但同时仍存在工业投资占比下降、产业集聚区拉动作用弱化等问题。

    一、主要运行情况

      (一)投资增幅企稳回升。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58亿元,增长1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7%)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4%)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位次比1-5月前移3位。其中,投资项目完成投资568.80亿元,增长16.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79亿元,增长26.1%。

      (二)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投资增幅高于全部投资。上半年,全市服务业投资250.86亿元,增长26.3%,比1季度、1-5月分别加快10.2个、9.5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9.3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投资完成144.08亿元,同比增长24.7%。高耗能产业投资比重下降。上半年,全市高耗能工业投资完成75.81亿元,下降8.0%,低于去年同期增速50.9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部投资增速28.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12.5%,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31.98亿元,下降26.6%,同比回落70.1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上扬。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79亿元,增长26.1%,较1-5月提高12.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16.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位次比1-5月前移4个位次,保持了4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上扬的态势。商品房销售面积72.13万平方米,增长21.0%,较1-5月提高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实现销售额25.1亿元,增长17.1%,较1-5月下降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四)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个数197个,较1-5月增加80个,下降36.0%,降幅比1季度、1-5月分别收窄30.2个、12.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07.15亿元,下降48.8%,比1季度、1-5月分别收窄31.8个、6.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32.33亿元,下降10.0%,比1季度、1-5月分别收窄56.4个、9.3个百分点。从当月来看,6月新增项目80个,完成投资50.42亿元,环比增长144.3%。

    (五)基础设施投资高位增长。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5.26亿元,增长35.6%,较1-5月提高4.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8.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9.0%,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7.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较1-5月提高3.1个百分点。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占比最大的水利管理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完成投资18.75亿元、7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2%、36.1%。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速明显回升。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投资完成14.46亿元,下降21.3%,较上月提高5.4个百分点。

    (六)民间投资支柱作用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59.50亿元,增长12.8%,比1季度、1-5月分别提高14.6个、4.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75.8%,占比较1季度、1-5月分别提高6.4个、0.7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2.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投资占比下降。受产能过剩、企业用工和融资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工业投资增长滞缓。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326.48亿元,增长11.2%,低于全市投资增速5.8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1季度、1-5月回落0.7个、7.3个和1.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6.7%下降到53.8%。其中,占比最大的制造业投资完成282.00亿元,增长2.4%,同比回落8个百分点。

    (二)产业集聚区拉动作用弱化。从项目规模看,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施工项目259个,计划总投资979.10亿元,下降17.7%,分别比1季度、1-5月回落9.3个、1.2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121.32亿元,下降46.8%;从完成投资看,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投资完成333.31亿元,增长0.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4.9%,同比回落9.3个百分点,仅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1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89.25亿元,下降10.3%。

    三、建议

    (一)扩充项目储备,为发展蓄力。充分认识宏观经济形势,继续盘活存量资源,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充项目储备,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二)强化跟踪服务,为建设护航。加大对即将开工及正在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的跟踪力度,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第一时间解决项目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三)加大招商力度,培育主导产业。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商抢资拓展。同时,按照产业集聚区发展要求,注重产业链招商与集群招商,特别要瞄准集聚区上下游配套和关联产业,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形成纵向链接。逐步建立招商企业评估机制,根据企业是否具有行业引领作用、是否属高新战略产业、是否有较好税收效益、是否能较好吸收就业人数、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对企业做出相应评估,引进符合集聚区规划配套的企业,大力培育可推进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