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5年喝掉 89.14亿立方米丹江水

11.12.2019  07:11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瑞朝

一渠清水向北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以来,已经成为沿线不少城市的生命线、供水“主力军”。12月10日,河南省水利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周年座谈会召开,今年12月12日,该工程通水就整整5年了。

5年来,北京城区南水占到自来水供水量七成多,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5亿立方米,增强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储备,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促进了我省地下水源涵养,工程沿线14座城市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回升。

变化:南水北调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国栋介绍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供水量、供水区域、受益人口逐步增加。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700余天,从陶岔渠首调水入渠水量已超过268亿立方米。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成为受水区的主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北京城区南水占到自来水供水量的73%,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5亿立方米,增强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储备,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天津14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南水北调已成为天津供水的“生命线”。

王国栋说,通过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供水管道连接了干线工程和受水水厂,规划输水线路总长1048公里,概算总投资150亿元。通过39个分水口门,工程分别向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和安阳等11个省辖市、34个县市的80余座水厂和6座水库供水。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我省拥有了较为充足可靠的重要水源,受水市县用水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城镇供水“单一性、脆弱性”得到有效化解。

效益:南水北调水为啥比黄河水好喝?带来了怎样的生态效益?

和黄河水不同,丹江水的口感要更为甘甜,烧水后茶垢也少了很多,这是不少郑州市民的直观感受。

对此,河南省水利厅相关人士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我省受水区城镇供水水源主要来自于黄河水、境内及周边的径流或水库和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硬度大、口感差、水垢多。

除了民生服务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为我省带来了生态效益。截至目前,我省利用南水北调总干渠退水闸和配套工程管道,分别向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和邓州等11个市县的河湖水系累计生态补水16.29亿立方米。

通水以来,沿线地区的地下水位也有了明显回升,避免了因地下水超采带来的地下漏斗等问题和隐患。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压采地下水5.04亿立方米,提前和超额完成了2020年全部压采2.7亿立方米的目标任务。受水区用丹江水置换出超采的地下水,遏制了地下水超采局面,提高了地下水源涵养功能,工程沿线14座城市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回升。

“数说”我省南水北调

截至今年12月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河南全省累计供水89.14亿立方米,占全线供水总量259亿立方米的34%,供水范围覆盖我省11个省辖市市区和40个县(市)的81座水厂、引丹灌区、6座调蓄水库及20条河流,受益人口2300万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5.4万亩。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输水水质优良,始终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明显提高了我省受水区居民用水水质,彻底改变了一些地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状况。

我省利用南水北调总干渠退水闸和配套工程管道,分别向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和邓州等11个市县的河湖水系累计生态补水16.29亿立方米。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