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北站“解钩手”每天解钩超1000次,工作6年踩破胶鞋140多双

26.07.2018  09:09

  河南商报记者 陈诗昂 通讯员 何飞飞/文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 通讯员 朱和光/图

7月25日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上午是高温红色预警,下午又提示雷电黄色预警。

当天上午,郑州北站编组场下行驼峰平台上,河南商报记者看到,连接员陈林在桑拿天里来回奔跑,提勾、解勾、摘管,将一整列车按计划分解……

想必,下午的强阵雨里,驼峰平台上,一定还会有陈林奔跑的身影。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陈林是一名驼峰连接员,他要根据作业计划将一列完整的火车分解,每节列车在驼峰分解后溜到对应的股道重新编组,发往下一站。

因为工作环境的限制,连接员的工作纯户外无遮挡、内容单调乏味,但这样的工作,陈林和他们的同事们,寒来暑往“跑”了很多年。

【连接员,工作就是给一整列火车分解开】

进入三伏天,持续高温天气让郑州北站编组场里的空气犹如被煮开的水一般,不停地翻滚着,股道间的温度更是达到了五六十度。

在下行驼峰平台,一个个头不高、身材瘦小的小伙子正在一列在调车机车推动下的货物列车旁来回的奔跑着,提勾、解勾、摘管……

一整套动作下来,一列装载货物的车辆或成单、或成双、或多组串联,沿驼峰而下,安全准确到达指定位置,与停在股道内的其他车辆一起,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这名小伙子叫陈林,1989年生的他是郑州北站下行运转车间的一名驼峰连接员。

连接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去往全国各个方向的货物列车进行分解,根据方向汇集到编组场的37条股道。这些火车重新编组后,再从郑州北站发往下一站。

繁忙的郑州北站,日均作业量为22000辆,承担着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列车分解、编组重任,陈林所在的下行驼峰承担着全站调车作业量的65%。

陈林介绍,连接员4班倒,白班从早8点至晚8点,夜班是从晚8点到早8点。一个班次算下来,陈林解钩作业超过1000次,大概有3000节车,合50列。

虽然工作量大,但陈林从未出现过差错。今年6月份,还被中国铁路总公司评选为“新时代·铁路榜样”。

一把提勾器、一双胶底鞋,一天天重复的分解作业,1989年生的陈林在这“驼峰”上一“跑”就是六年。

【不停轮的郑州北,连接员的30分钟】

“陈林,9道解体完不用回屋了,西峰已经开始预推,作业计划给你放在信号机下面了……”10时40分,陈林别在胸前的对讲机发出指令。

10时55分,汗水早已侵透衣服的陈林在刚刚解体完一趟列车后顾不上休息,迅速跨过股道来到已经推上驼峰平台准备解体的另一趟列车旁,他拿起计划单扫了一眼,打趣着说道:“今天这温度,一列车 63 辆,要摘 55 钩,干完活可就真是‘蒸桑拿’了!”

随着绿色灯光亮起,一列货物列车被顶送上峰,陈林和小伙伴们早早做好了准备,他一手掐计划,一手握提钩器。

当解体到第9钩时,发现车辆连接的风管(作用是制动列车)未被摘开,陈林一个箭步上前,靠着手中的提钩器,快速捣掉钩头底部两边固定钩舌的销子,顺势将提钩器准确的拖在风管连接处的卡扣上,使劲往斜上方一拉,风管被断开,此时陈林用腾出的另一只手提起提钩杆(作用是分离连接两辆车的挂钩),车辆稳妥的从整列车中分离开,沿驼峰去往各自的股道。

陈林矫健的身姿、飞速的跑动、专注的眼神、准确的动作,三四秒间,举手投足,一气呵成。

“解钩手拆分列车,一定要做到‘速度快、卡位准、重心稳’,尤其是当下暑运时节,天气热,车辆又密集到达,我们更要多一份精细,不然编组好的列车很有可能会造成晚点。”陈林说。

15分钟后,这列车解体完毕,陈林和小伙伴们回到提钩房,用手扯了扯粘在身上的防护服,端起车间送来的高温汤一饮而尽。

【听上去很简单?日夜相伴“铁老虎”,危险着呢】

连接员,在铁路系统里,是个既辛苦又危险的的工种。

当调车机车将一整列待分解的货车推至驼峰时,速度一般不超过10公里,或快或慢。

10公里是个啥概念,陈林演示起来。“你看,人慢走时速是3公里,正常走是5公里,跑起来一般是8-10公里。”10公里的时速,已经算快的了。

从陈林30分钟的作业过程,始终是不匀速的奔跑状态。在奔跑同时,他要和同时配合将车辆两边的提钩杆提起,还要操着一根提钩器摘开风管。在并不那么平坦的路上,难度和危险系数显而易见。

“看着就是一摘一提,提钩杆是铸铁的,还是挺沉的,况且每天要作业上千钩,正常人肯定受不了。”郑州北站党办工作人员说,所以这也练就了连接员发达的胳臂和腿部肌肉。因为一个班次要跑动20公里,所以站里配发的解放鞋,连接员一般两周就要穿坏一双。

在纯户外的工作环境下,寒来暑往风霜雨雪,连接员都得向前冲,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特别是在压根不想往太阳底下站的暑天,他们还要不停地奔跑着。

夜班暑气渐消,会不会好点?显然不是。“这儿24小时不停轮,没有说闲一会的。”陈林介绍,晚上车多,强度还要大于白天。虽然驼峰有灯桥,但比起白天还是很暗的,跑起来要特别注意别被绊倒。

“这份工作的危险就在于火车是动着的,人是紧挨着车跑的。如果绊了一下,胳膊没伸好,就可能伸到车轮下,甚至危及生命。”陈林说,他最不喜欢雨雪天,地很滑,视线也不好。

为了尽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在郑州北站,还规定驼峰连接员工作中时不允许带手机的。这些,都是为了防止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2000多天、100余万字、140余双鞋……】

他用汗水捧回郑州局唯一的全路大奖

作为家里的“铁三代”,陈林打小就对铁路有着浓厚的感情和向往,退伍后毅然从父辈手中接过奉献铁路的接力棒,以“铁路工作绝对是我一生事业”的庄严承诺,用满腔的热血、火热的青春和无私的挚爱撑起这份嘱托和期望。

工作6年来,连续安全天数达2000多天,并多次防止事故,他记录的业务笔记和习作心得达100余万字,踩破的胶鞋达140余双。

付出总有收获,今年6月份,陈林被中国铁路总公司评选为“新时代·铁路榜样”。这是奖项设立以来,中铁郑州局集团获得这一全路奖项的第一人,而且是获奖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作为驼峰连接员,陈林除了摘钩、排风、瞭望等工作以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禁止过峰标注、禁止溜放的车辆和对解体中的车辆做最后的防止,因为要在驼峰机车“轰隆隆”声和不断发出指令的对讲机中,凭经验去听、去看列车的走形是否正常,是否留有余风。可别小看这一点余风,它会让车辆在还没进入编组股道前停止下来,致使后面的车撞上,从而造成事故。

“我们还好些,只负责摘1至5辆的小钩,陈林就不同了,除了这些小钩外,5辆以上的大钩也归他,这么热的天,站着不动都出汗,何况他还要来回的奔跑。”一旁的小伙伴张松说道。

11时15分,陈林和小伙伴们又接到新的作业命令,整装立岗,新的作业又开始了……

【责任编辑:吴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