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三环快速路全线闭合!全城步入“半小时上高速”时代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蔡君彦 摄影 许俊文
11月30日上午,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隧道段建成试通车,标志着郑州市三环快速路全线闭合、畅通郑州“井字+环形”快速路网完全形成。今后,交通顺畅的情况下,无论从郑州市区任何一个地方出发,大约15分钟,都能驶入“井字+环形”的快速路系统,再经过15分钟,均可直达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和连霍高速,郑州交通正式步入“半小时上高速”时代。
△郑州市建委城建处处长李锦林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现场采访获悉,此次通车的东三环隧道是郑州市首条双向八车道隧道,全长2.8公里,北起金水东路,南至商都路,依次下穿七里河北路下方3米污水管、七里河,七里河南路下立交,上跨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区间,建设难度非常大。隧道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建委的强力领导下、在项目指挥部的精心组织下,在辖区政府、轨道公司、电力公司等管线迁改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各参建单位团结一致、奋勇拼搏、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最终按时顺利实现既定通车目标。
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是河南省首个特大型PPP示范项目,也是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该工程北起郑州市北四环,南至南四环,设计全长约14.66km,全线采用高架+隧道的形式,高架主线和地面均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高架、隧道80公里/小时,地面50公里/小时。标准段路基宽度80米。工程采用PPP模式,直接投资额约118亿元。 该工程的建成投用,对进一步一步完善郑州市城市交通路网体系、改善东部城区交通运行状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整体承载能力、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重要节点 2016年2月15日,该工程开工。2016年12月31日,陇海路-北三环段主线高架通车,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通车的建设目标。 2017年5月27日,北三环至北四环段主线高架通车。 2017年9月26日,东三环(107辅道)上跨陇海铁路工程主线建成通车,至此,东三环(107辅道)北四环至南三环段已全部通车。
2018年11月30日,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隧道段建成试通车,标志着郑州市三环快速路全线闭合、畅通郑州“井字+环形”快速路网完全形成。
精度“毫米级”:机器人监测上跨地铁1号线
东三环隧道上跨郑州地铁1号线,最近距离只有1米,经专家现场论证,该项目安全风险等级为特级,属国内地铁交叉施工距离最近,风险最高的项目。
针对此问题,施工过程中,大敢采用新技术,实施“机器人+静力水准仪”辅之人工效核的监测方式,对隧道施工实施24小时进行监测,整个施工过程地铁盾构区间最大变形值为5.8mm,严格控制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变形控制值为10mm,预警值6mm指标之内,施工精度控制可谓极其精准在“毫米级”。
外科“搭桥术”:不断流迁改国内首例、超大管径污水管
位于七里河北路上的3m污水管道,承担着市区约40%的排污量,日污水处理量约56万吨。3m超大管径不能断流改迁施工目前是国内首例,因此传统方法无法解决施工问题。
施工单位通过优化技术方案、全过程桌面推演,分析危险源,组织专家论证,最终采用外科“搭桥术”实施改迁。此次改迁历时7个月,市民生活没有受任何影响,确保了郑州市近395万人口的正常排污。同时,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专业防渗处理,对环境没有造成任何污染。
商鼎路“墩身托换”:不影响既有桥梁结构情况下穿越高架
商鼎路高架跨莆田西路桥为(36+44.5+36)m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桥宽9.0m,该联桥东侧中墩与隧道工程相冲突。
施工单位将此墩台桩基进行两次托换体系转换。临时托换梁--隧道基坑开挖--永久托换梁--临时托换梁及托换桩基拆除。永久托换体系利用隧道顶板加强成为永久托换梁,隧道侧墙、中墙、底板替代临时托换桩基共同形成托换梁承载体系。此次托换历时约1年,既有桥梁未受到损坏,确保了郑州东站匝道结构安全。
敢于打硬仗 甘于做奉献
东三环隧道全长2.8公里,紧邻郑州市高铁东站,交通压力大;土方开挖量120万方,扬尘管控压力大;高铁站东广场工程施工单位多,协调难度大;各种管线多,尤其是电力迁改难度大。
施工单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又项住了一个又一个压力。今年7月份,最后一个电力线塔迁改完毕。按照郑州市确定的试通车目标,施工单位又投入到紧张的攻坚战当中。当时正是烈日当头,可施工现场却干得热火朝天。
施工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为了早日建成通车,方便市民,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半年一年不回家是常事。在施工的关键时刻,相关领导即使家在郑州,一个月也没回家睡一个晚上,可谓是当今“大禹治水”的建设人。就是有这样的干劲、有这样的付出精神,2018年10月东三环隧道实现结构主体贯通,比预定节点提前半月。
争分夺秒 鏖战30天
“5+2,白+黑”是大家常用的加班加点措施,见缝插针、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是施工的常用方法。这口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在东三环隧道通车的最后时刻,施工单位却运用得炉火纯青、淋漓尽致。
从隧道外的施工到隧道的组织,从隧道内的沥青路面摊铺,到隧道顶的防火板铺装,从隧道两侧电线穿架,到装饰板的安排,从隧道内照明灯的安装,到最后的联调联试。各项工作施工的时间施工单位排得紧紧相连,各工序的链接可以精确到小时,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真可谓科学、精细,有条不紊。
30天的战果:摊铺隧道内沥青路面18万平方米,铺装隧道顶防火板16万平方米,隧道两侧装饰板安装4万平方米,强弱电缆穿架10万米,安装照明灯、通风机、监控设备3000余台套。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