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两会: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11.03.2016  09:41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全国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而这,也正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切实体现和生动注脚。连日来,在驻豫全国人大代表、住豫全国政协委员的众多议案提案与热烈讨论中,“共享发展”都备受关注,大家纷纷围绕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等话题畅谈思考、积极建言。

   1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落

  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其中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细化到河南,我省今年要保障1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说,完成这一“军令状”,就是要紧扣“精准”、持续发力,把贫困户、致贫原因、以什么方式脱贫、是不是真脱贫等弄清搞准,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真扶贫、扶真贫,确保不落一人、稳定脱贫。

  如何做到“精准”?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给出的答案是:因村因户因人而异。“扶贫政策是‘人的扶贫’,不能一刀切搞‘钱的扶贫’。对于因病、因残等致贫的弱势群体,可以给予必要的照顾或补贴;对于大多数贫困人群,更要扶智励志,只有让脑袋富了,口袋才能一直富下去。”裴春亮深有体会地说。

  脱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针对“脱贫又返贫”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认为,精准扶贫脱贫不仅要“输血供氧”,更要增强“造血制氧”功能,通过开展就业安排、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基金扶持、社会保障兜底等举措,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实效。

   2

  惠及民生:一件都不能少

  共享什么?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全国人大代表、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村医马文芳格外激动。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对基层看病难、看病贵有着深切体会,“今年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这意味着咱老百姓就医更有保障。

  针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常见病“扎堆”大医院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建议,通过相应政策杠杆和医保支付改革,倒逼医院回归正常,大病重症在大医院,常见病转诊基层医院;此外,落实好分级诊疗,大医院需牵手基层医院让优质资源下沉、信息互联互通,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马文芳也表示,要把下一代乡村医生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解决好待遇和养老问题,解除后顾之忧,留住“健康守门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邸瑛琪呼吁,扩大免费教育范围,适时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扩展,切实强化低龄留守儿童教育的基础和降低初高中阶段失学辍学率;此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教师有地位、有待遇,安心农村教育。

  “希望高等院校人才到农村培训学校教师,希望在基层医院也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希望农民能在家门口就业,希望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更丰富、乡村环境更清洁……”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一口气说出了农民的“八个希望”,“这正是共享发展要做的,政府提出的‘民生红包’只有实实在在落入百姓腰包,才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3

  公平正义:一步也不能迟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共享发展的状态正是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代表和委员们一致认为,促进共享发展必须抓住“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这个关键和要害。

  “共享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实现普惠、均等、全覆盖。”全国人大代表、省民政厅厅长王战营表示,促进共享发展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实现应保尽保,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认为,共享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不劳而获,而是全民公平共享发展的成果,共享公平的发展机会,比如就业、上学、就医、享受养老保险等各种机会。“抓住公平正义,就牵住了走向共享发展的‘牛鼻子’;有了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人们才能在共建共享中一步步迈向幸福新生活。”张全收如是说。(记者 王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