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下发2016军令状:保障100万以上农村人口脱贫

11.03.2016  09:15

  □本报记者 王延辉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全国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而这,也正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切实体现和生动注脚。连日来,在驻豫全国人大代表、住豫全国政协委员的众多议案提案与热烈讨论中,“共享发展”都备受关注,大家纷纷围绕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等话题畅谈思考、积极建言。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落

  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其中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细化到河南,我省今年要保障1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说,完成这一“军令状”,就是要紧扣“精准”、持续发力,把贫困户、致贫原因、以什么方式脱贫、是不是真脱贫等弄清搞准,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真扶贫、扶真贫,确保不落一人、稳定脱贫。

  如何做到“精准”?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给出的答案是:因村因户因人而异。“扶贫政策是‘人的扶贫’,不能一刀切搞‘钱的扶贫’。对于因病、因残等致贫的弱势群体,可以给予必要的照顾或补贴;对于大多数贫困人群,更要扶智励志,只有让脑袋富了,口袋才能一直富下去。”裴春亮深有体会地说。

  脱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针对“脱贫又返贫”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认为,精准扶贫脱贫不仅要“输血供氧”,更要增强“造血制氧”功能,通过开展就业安排、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基金扶持、社会保障兜底等举措,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实效。

   惠及民生:一件都不能少

  共享什么?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全国人大代表、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村医马文芳格外激动。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对基层看病难、看病贵有着深切体会,“今年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这意味着咱老百姓就医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