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是郑州强磁极 “亿元”投资项目排队入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霄 丁洋涛文
自贸试验区,郑州与全球经济对话的热茶桌。10月27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河南省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下称郑州片区)管委会发布的大数据显示,该区自去年4月投入运营至今,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占同期郑州市总数1/4。片区现有世界500强企业88家,占郑州市的七成。而借助此次“招才引智”大会,郑州片区既秀出了“肌肉”,更期许成为中原经济最强“磁极”。
丨17个月注册企业3.5万家,中外名企捧热郑州片区
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短短17个月,郑州片区集聚了3.5万家注册公司,清晰印证了它的发展节奏。
27日,郑州市政府副市长、郑州片区管委会主任万正峰在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发言时,介绍了郑州片区的发展现状。
万正峰介绍,截至9月底,郑州片区新注册企业35578家,注册资本3759亿元,约占同期全市新注册企业的近1/4,较自贸区成立前翻了一番。其中,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6家,注册资本57.8亿元,占同期全市新注册外资企业的50%以上。片区实现合同利用外资6.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04.7亿元,实现税收477.5亿元。片区现有世界500强企业88家,占全市69.3%。
一语概括,郑州片区成立以来,“拿”到了郑州全市1/4的新注册企业。更关键的是,它获得了优秀投资者的青睐。
据此次公开的大数据显示,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郑州片区共签约重大项目40个,签约总金额794.5亿元;新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金额315.1亿元;20个项目竣工。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64个。
让郑州值得骄傲的是,科技型、大块头、高智能企业的入驻。这包括,中国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上汽乘用车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此外,郑州片区“4+8”主导产业类先进制造业262家、现代服务业9596家,2017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00亿元,整车产量45.5万辆;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82亿元,同比增长40%;现代物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10亿元,同比增长15%。新引进持牌类金融机构39家,累计入驻金融机构376家。
丨空陆网“三条丝路”,政策红利叠加催热“郑州磁铁”
郑州片区虽是河南自贸试验区的一部分,但即使将其放在国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大集体中看,它的发展同样是出色的。
为何如此?
事实上,这得益于郑州基于区位优势所形成的交通优势和“三条丝路”。
“空中丝绸之路”,以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为抓手,卢森堡货航在郑州机场航班量每周18班,年货运量14.7万吨,占郑州机场近三分之一。实行“7×24小时”通关、开展飞机租赁业务常态化等创新,郑州机场货运吞吐量连年快速增长。目前,已位居全国大型机场第7位,跻身全球机场50强。
“陆上丝绸之路”,自2013年开通至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郑州),实施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多式联运提单质押、冷链业务常态化等创新,目前已直通德国汉堡、慕尼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比利时列日5个目的地,实现每周“去九回八”均衡往返满载运行,即将开通至越南班列。
“网上丝绸之路”,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在全国首创“1210”监管模式、“秒通关”通关模式、“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销售模式、多模式综合监管,探索制定跨境电商规则,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
不仅是空陆网“三条丝路”,在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上,郑州片区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便捷的铁路公路网络和功能性口岸齐全的优势,建设内陆无水港,实施国际物流运输贸易一体化、“一带一路”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空陆联运装载装备标准化等创新,实现铁、海、公、空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开通郑州至连云港、青岛、天津等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已累计开行近400班。
不过,河南要发挥交通资源禀赋与物流优势,更需殷实的经济土壤做支撑。
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2017年生产总值达到9130.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6.7亿元,进出口总值596.3亿美元,分别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第6位和第3位。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都市生态农业“五大战略产业”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获得了国家多项政策红利支撑,叠加效应日益放大。如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7年完成进出口总值498.1亿美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位。如,郑州拥有航空、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邮政、汽车、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活牛、粮食、药品等十大特种商品口岸投入运营或加快建设,郑州已成为全国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内陆城市等。
丨吸引“高才高智”建设“郑中心”,千万元企业落户费,还对人才“送房”
针对产业项目,郑州片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比如,在设立总部方面,经认定的新设立总部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落户奖励;新建、新购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两年内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当然,“重奖”吸引等政策对物流、会展等行业给予了倾斜。如,在物流业方面,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落户奖励、最高500万元的经营贡献奖励。如,在会展业方面,设立国际认证奖励和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落户奖励。
同时,在外资项目供地和建设方面,郑州片区对境外资金实际到位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而对市外域内资金实际到位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事实上,郑州不但要吸引企业,更要请来全球的高智人才。
当前,郑州市正在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对全职引进或新当选两院院士及同等层次顶尖人才,除国家和省政府奖励外,给予500万元奖励和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在郑工作满10年且贡献突出的,无偿获赠免租住房。
同时,对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经认定的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突出贡献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项目所需,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急需紧缺人才,给予5万~10万元奖励。
不仅如此,对于青年人才,郑州同样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如在“青年人才储备”方面,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落户后暂未就业或创业的,按上述标准发放6个月的生活补贴;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郑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购房补贴。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