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河南农大行”引社会媒体赞誉如潮

18.11.2014  13:42
  编者按:11月17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袁隆平来校讲学,为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支招”。袁隆平院士在我校活动得到社会媒体高度关注,河南日报、人民网、大河报、河南商报、郑州晚报等媒体纷纷以头版、整版进行了报道,对袁隆平院士助力河南粮食增产表示感谢,对我校大学生“追”农业科技“明星”,学农爱农的表现给予盛赞。现将有关内容转载如下:

【河南日报】2014年11月18日头版

袁隆平来豫支招  助力河南粮食发展


  
  本报讯(记者李凤虎实习生焦莫寒)11月1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支招助力河南粮食生产。
  当日上午,袁隆平院士为河南农业大学师生们作了一场精彩报告。报告会上,袁隆平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的进展、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发展状况。“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粮食不仅满足自己需求,每年还输出那么多商品粮,了不起!”袁隆平对河南粮食生产赞不绝口,“黄河两岸以及信阳地区很适合种植水稻,我与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前景广阔。”
  据悉,2013年,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担当起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重任。今年3月,袁隆平受聘于河南农业大学,担任由该校牵头“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围绕水稻大面积超高产等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为推进河南粮食总产持续增长提供新的科技支撑点。谈及受聘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袁隆平高兴地说,他一定尽力做好岗位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
  在报告会后举行的粮食作物持续增长座谈会上,袁隆平与我省多名农业专家和学者就粮食生产话题进行了研讨。袁隆平表示,小麦与水稻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需要相互借鉴学习。河南是粮食大省,河南的小麦发展潜力巨大,希望河南能够研究出超级小麦,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

   新闻“1+1” 河南发展超级杂交稻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李凤虎实习生 焦莫寒
  11月17日8时,河南农业大学大礼堂内已座无虚席,过道上和礼堂门口挤满人,学生们渴盼的不是娱乐明星,而是能一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风采,近距离聆听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讲座。
  8时30分,84岁的袁隆平精神抖擞,步履稳健地迈上主席台,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次是袁隆平第二次来河南农业大学讲学。
   看到河南新变化非常高兴
  “今天我再次来到河南农业大学,看到学校和河南的新变化,我非常高兴。”袁隆平说话声音洪亮。
  “光山县现代农业试验区是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此项目也将成为河南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新典范。”袁隆平仍挂念着大别山深处信阳光山县种植的稻田。
  因为超级杂交水稻,袁隆平与信阳结下不解之缘。2008年,信阳市政府聘请袁隆平为高级顾问,袁隆平也将亩产800公斤第二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和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先后定在信阳试验。
  今年9月,在光山县,由袁隆平院士团队与河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共同建设的现代农业试验区取得了万亩区平均亩产733.8公斤的优异成绩。“这个成绩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水稻大面积增产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第一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简单!”袁隆平说。
  袁隆平说:“河南自然条件优越,适合水稻生产,只要水利过关,河南发展超级杂交稻的潜力和希望都很大。这次示范成功,不仅对河南有示范意义,还将影响着全国超级杂交稻的生产。”
   提前一年实现亩产千公斤目标
  “我国超级杂交稻第四期亩产千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今年已经通过了农业部验收,比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在报告会上,袁隆平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的进展。
  袁隆平说,第一期超级稻是1996年至2000年,计划指标亩产为700公斤,2000年如期实现;第二期超级稻是2001年到2005年,2004年就提前实现亩产800公斤的计划;第三期超级稻是2006年至2015年,2011年湖南省试验田达到了亩产900公斤,2013年提前启动了指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超级稻,并于今年实现了突破。
  这个目标实现后,袁隆平透露了下一步计划,他已向农业部、科技部建议立项第五期超级稻,产量指标为平均亩产1026.70公斤。
  水稻产量有没有止境?袁隆平说,虽然现在水稻的产量已经很高了,但是理论上水稻产量的潜力还很大,最高每亩可达1500公斤,计划2020年前实现,争取三年之内取得突破。
  谈及水稻高产和优质的关系时,袁隆平表示,两者不是对抗性矛盾,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是,优质不能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既要高产也要优质。
  袁隆平说,夺取超级杂交稻高产,必须要有良种、良法、良田和良态的配套。而良态指的就是气候条件,目前已经具备各方有利条件,杂交水稻实现大面积亩产过千公斤前景光明。
  “有一次,一新闻媒体代表团在参加宴请时,有两位女士对超级稻米饭赞不绝口,连吃两三碗。还有一个企业家吃饭结束后,没有带海鲜食品,而是让服务员打包带超级稻米饭给家人吃。”袁隆平讲完这个故事,台下听众掌声阵阵。
  袁隆平建议,我国超级稻在国际上占绝对优势,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我国的龙头种业走向世界。
   袁隆平明年在河南招收硕士和博士
  在讲到做科研时,袁隆平希望大学生们不要怕失败。“怕失败,就最好不要去做。”袁隆平坦言,“我在找雄性不育株的时候经历了很多挫折,几经起落,但是我不断从失败中学习,依靠执著的信念,终于将那些过往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袁隆平寄语农业科研人员和未来立志农业的年轻一代大学生,要不怕吃苦,走进实践中去。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要创新,找新目标,走新路子,执著的信念加上可行性研究才能做出成果。
  袁隆平对河南厚爱有加,自2015年起,袁隆平将在河南农业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河南日报(农村版)】2014年11月18日头版
  袁隆平明年来豫收“徒弟”鼓励河南搞出“超级小麦”
  本报讯(记者田明)11月17日上午8时30分,河南农业大学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原本只能容纳1300人的礼堂,不仅过道上站得满满的,就连礼堂门口也围满了学生。他们都是来聆听“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学术报告会的。
  来自该校园艺学院的研二学生翟德华,8点就来到礼堂占位了。“学校前几天给我们每个人发信息,告知大家袁隆平要来讲座,谁先回复谁先拿到票。”翟德华说,看到消息后,他立刻回复,很幸运地拿到了票。
  8时40分,当袁隆平出现在礼堂内时,全场掌声雷动。
   希望河南研究出“超级小麦”
  水稻产量有没有止境?报告会上,袁隆平说,虽然现在水稻的产量已经很高了,但是理论上水稻产量的潜力还很大,最高每亩可达1500公斤。
  河南是粮食大省,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不过与水稻的亩产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袁隆平表示,小麦与水稻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需要相互借鉴学习。希望河南能够研究出“超级小麦”,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
   在豫招收“徒弟”至少一博两硕
  在报告会临近结束时,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宣布:有志于跟袁隆平院士读书的学生们有福气了,袁老将在河南农业大学招博士研究生,也招收硕士研究生。”这一消息令在场学生兴奋不已。
  据了解,袁隆平2015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在河南还是第一次。和袁隆平专业一样、专业相关的学生,都可以报考。
  张改平介绍,袁隆平明年在该校招收博士生至少一名,硕士研究生至少两名。“如果报考的学生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好,还会酌情增加。”
  ■背景介绍
  2013年,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担当起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重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共同愿望、河南水稻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吸引了袁隆平院士的关注,今年3月份,他欣然应邀担任了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并代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


【大河报】2014年11月18日头版



点击此处查看PDF文件阅读全文



点击此处查看PDF文件阅读全文

【河南商报】2014年11月18日头版
 

点击此处查看PDF文件阅读全文



点击此处查看PDF文件阅读全文
    【郑州晚报】2014年11月18日头版
 

点击此处查看PDF文件阅读全文



点击此处查看PDF文件阅读全文



点击此处查看PDF文件阅读全文
    【东方今报】2014年11月18日A23版
  袁隆平明年河南招弟子
博士至少1名硕士至少2名 并希望河南研究出超级小麦
  “有志于跟袁院士读书的学生们,袁老在河南农业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也招收硕士研究生。”昨日上午,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的袁隆平学术报告会上,该校校长张改平宣布的这一消息,引起了现场一片沸腾。□东方今报记者 张静/文 邱琦/图
   【现场】农业科技“明星”受追捧
  11月17日上午,学术“大咖”、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到来,让整个河南农业大学为之沸腾。这已经是自今年受聘为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后,84岁的袁隆平院士第二次到校讲学。
  报告会现场,能容纳1300余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大家喜欢袁隆平院士是对科技尊重、是学农爱农的表现,这样的‘明星’值得追。”在现场,不少大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心声】希望河南能研究出超级小麦
  2013年,由河南农大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担当起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重任。今年3月,袁隆平院士欣然应邀担任了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
  今年9月份,在信阳市光山县,由袁隆平院士团队与河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共同建设的现代农业试验区取得了万亩区平均亩产733.8公斤的优异成绩。“这个成绩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水稻大面积增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第一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简单!”袁隆平院士对合作成效不吝溢美之词。
  会上,袁隆平表示,河南的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平均亩产量已经超过了400公斤,不过与水稻亩产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袁隆平表示,小麦与水稻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需要相互借鉴学习,希望河南能够研究出超级小麦,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
   【喜讯】袁隆平明年在河南农大收“弟子”
  最让农大学子兴奋的莫过于报告会临近结束时张改平校长宣布的消息:“有志于跟袁院士读书的学生们,袁老在河南农业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也招收硕士研究生。”
  袁隆平院士将以河南农大导师的身份面向学校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刚一宣布,现场一片沸腾。
  据了解,袁隆平2015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在河南还是第一次。张改平介绍,袁隆平明年在该校招收博士生至少一名,硕士研究生至少两名。“如果报考数量多,质量也好,会酌情增加。”他说。

  人民网报道: 袁隆平与河南农大师生共话协同创新 将在豫收“徒弟”
  中国日报网报道: 袁隆平:河南应研究杂交小麦进一步提高产量
  映象网报道: 袁隆平盛赞河南粮食贡献“了不起” 明年在农大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