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农业发展情况调查

08.05.2014  17:09

近年来,灵宝市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围绕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加大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体系,持续深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特色农业生产取得新成效。2013年农业增加值42.38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3元,比上年增12.6%。

一、农业发展特点

(一)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质量效益更加凸显。一是果品生产实现了质量溯源、电商销售、出口市场的新突破;二是食用菌栽培规模持续增加;三是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灵宝已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个,省级示范场总量达到了25个;四是引种建设菌草基地2000余亩,被命名为国家菌草产业五大示范基地之一。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培育农村经济新产业、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不断提升,农业品牌优势更加突出。一是聘请中国农科院知名专家,精心编制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理清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定位,明晰了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和目标,确立了“高原苹果”的战略定位,为提升苹果产业、引领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高水准承办2013年中国苹果年会暨三门峡灵宝苹果博览会,创新了苹果发展成就的展示平台,推进了产销对接,扩大了灵宝苹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三是启动实施了“灵宝香菇”地标产品商标注册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挖掘灵宝大枣、杜仲、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卖点。四是广泛组织重点龙头企业、优秀合作社参与农博会、特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等。目前,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发展到5个,无公害农产品23个,无公害产地10个,总面积45万亩,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三)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纵深推进,农村发展更具活力。全年备案发展家庭农场88家,其中:5家已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00家,农业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在65家以上,产业集聚区成功入围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如:故县镇千亩红樱桃基地为三门峡市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阿姆斯苹果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行列,“沙大宝”大枣、金地杜仲等11个特色农业龙头企业被认定为三门峡市级产业化集群。涌现出大王镇梨园村香菇基地、阳店镇金岭生态园、苏村宝地高山供港蔬菜基地等一批新的典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四)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更加健全。全年共发放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7590.7万元、能繁母猪补贴433.24万元、移民直补2386.9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457.85万元,投入烟叶生产“上搭下”扶持资金1400余万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882万元,补贴机具4714台件,扶持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4234个,拉动社会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焦村食用菌、寺河果品两个特色农机示范区。争取资金237.25万元,完成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2300人,退耕还林农户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带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亿多元。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多数示范园区设施不完备、技术不先进、体系不完善,经营方式依然粗放,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仍需提高。

(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活力不足。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仍需加快。

(三)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该市农民收入尽管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已出现下滑趋势,农业生产成本提高、风险加大,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也存在不确定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居民收入倍增任务依然艰巨。

三、建议

(一)推进产业化集群建设。持续推进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持续增大苹果、大枣、蔬菜的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烟叶种植面积,促进烟叶提质增效,保持主要农产品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创新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鼓励和引导重点龙头企业、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加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不断拓展全市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对农产品销售企业、营销大户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农超对接、连锁零售、电子交易、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模式。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有序流转。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鼓励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着力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二是建立健全市、乡、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三是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首先,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农业创业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创优发展环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其次,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培养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职业经理人。第三,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造就新型农民。

(三)强化农业项目建设。一是高效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紧紧围绕美丽乡村、美丽灵宝建设,大力推行园林景观式造林模式,着力抓好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区域绿化、通道绿化和绿化模范乡村创建工作,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二是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牢固树立大水利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水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河道治理工程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水资源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力度,加强乡镇水利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四)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改革补贴制度,重点补贴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形成农业补贴同农业生产相挂钩的长效机制。二是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和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补贴、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保持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三是稳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有序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步伐。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合理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五是强力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力度,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多种投资方式,在农村建设生产生活设施,兴办文教卫体社会事业,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共同建设农民幸福家园,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