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三无”村支书一心为民 白天挨批夜里建厂

04.06.2014  10:46
  “三无”村支书几十年一心为民
  
  直到去世 王在富仍一无宅基地 二无家庭承包田 三无私人企业
  
  一个人,一辈子,始终坚持一件事情,为民谋利。
  
  一个人,一辈子,始终坚定一种信念,脚踏实地。
  
  一个人,一辈子,始终坚守一条底线,清正无私。
  
  这是群众对4月份刚刚过世的焦作市武陟县西滑封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在富的悼词。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群众路线大讲谈》带您去寻找答案。
  
  “三无”支书刚上任百姓要求离村要饭
  
  【短片】4月18日上午,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武陟县西滑封村的村殡仪馆里,哀乐低回,乡亲们自发聚在这里,为他们敬爱的老书记王在富送行。
  
  之前,在王在富带领下,全村1100多人无一外出打工,而外来务工人员是村里人的5倍。13个村办企业,个个红红火火。而担任村支书几十年的他,一无宅基地,二无家庭承包田,三无私人企业。
  
  【西滑封村原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廉淑英】老书记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是群众保姆式的好公仆。就在他最后的时间里,我去看他,他已经病得很重了,还断断续续地跟我说,淑英,你要常去企业转转、看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十几年前,焦作市开展小康村建设试点,我去西滑封调研,见了王在富老书记一次。他跟我讲,他刚接任书记,就有一个老太太来找他,要开证明,出去要饭。王在富说他整整哭了一夜,“人家当干部都好好的,我刚上台把老百姓都饿死了。我怎么也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叫我们的小村子富起来”。
  
  “汗洗脸、风梳头、尘土当做抹脸油”的日子
  
  【廉淑英】当时我们村600亩地,其中有两三百亩都是胶泥地,老书记带头去沁河滩拉小沙,往返18里地,还要翻一个大堤,他和群众你追我赶,“汗洗脸、风梳头、尘土当做抹脸油”,经过一个春天的大干,改良了300亩的胶泥地,打了12眼机井,基本达到50亩地一眼井,旱涝都能保丰收了。后来,老书记还带领村干部到河北参观人家的间作套种,回来以后,就把小麦地套棉花,玉米地套大豆,我们当年产量由120多斤提高到800斤,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
  
  白天挨批夜里建厂只想着造福百姓
  
  【廉淑英】老书记又盘算,咋让大家口袋里有钱花?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们开始搞棉花、小麦的深加工,用红萝卜、白萝卜腌咸菜。
  
  【刘道兴】那时候国家政策就两个方面,以粮为纲和阶级斗争,谁一搞工业、搞商业,就会被戴个搞资本主义的帽子。老支书精神可贵之处,就是认准了一个理儿——咋造福我的老百姓。
  
  【廉淑英】当时我们真被抓住了,上级批评老书记,说有钱心没良心,公社派了工作人员监督。老书记白天带队去地里劳动,晚上公社人一走,就偷偷干,经过两个月夜战,终于干成了日产5吨的黄板纸厂。靠着黄板纸厂,先后又建了白纸厂、电线厂、电缆厂、面粉厂、方便面厂等13家企业。
  
  【廉淑英】1978年,我们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2万元了,农业由种到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所有青壮年劳动力,基本进了工厂,变成了产业工人。我们计划盖七排农民住宅房,已经盖了两排。
  
  为了村子更上一层楼主动让贤
  
  【短片】焦作市武陟县西滑封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在富:我60多岁了,当年用老百姓的话说,斗大的字不识多少,后来锻炼得也能看报纸了,但是这国家发展越来越快,我不想再当一把手了。
  
  【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前总经理王学峰】1994年前后,老书记找了我几次,说现在都是市场经济,咱村需要一批有文化、能管理的年轻人来干。我相信你们来以后,咱会过得更好。我给你们做坚强的后盾。
  
  【刘道兴】他一心想让自己村里人富起来,做出成绩以后,又主动让贤,表现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不能搞特殊拒绝儿子被推荐上大学
  
  【主持人】2001年,老书记被武陟县委、县政府评选为武陟县十大经济功臣之首,获得了50万元的奖金,可是他呢,全部交给了村里,用于建村卫生室。当时他说,西滑封村是全体党员干部干的,老百姓出的力可能比我出的力还大。
  
  【廉淑英】1975年实行推荐上大学,当时西滑封村有一个指标,我们推荐老书记的大儿子王胜,当时老书记就拒绝了,他说不行,这个指标还是给群众家里的学生。
  
  【王在富的儿子王胜】当时为上学的事,全家人心里都堵得慌。当天晚上,我跟父亲赌气,不吃饭,哭着问他,我是你儿子,你为啥胳膊肘往外拐呢?我父亲说,就是因为你是我儿子,我是村支部书记,咱才不能搞特殊!如果真叫你去了,群众该咋想咋看啊!恁爹是真怕老百姓戳咱的脊梁骨啊!父亲说那话时,眼里也噙着泪。
  
  【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从王在富同志身上可以看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答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进入查摆问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阶段,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以王在富同志的精神为镜子,深查、细找,查准、查实、查透我们存在的问题,切实转变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