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村支书建厂造福百姓 拒绝儿子被推荐上大学

04.06.2014  10:58

  一个人,一辈子,始终坚持一件事情,为民谋利。

  一个人,一辈子,始终坚定一种信念,脚踏实地。

  一个人,一辈子,始终坚守一条底线,清正无私。

  这是群众对4月份刚刚过世的焦作市武陟县西滑封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在富的悼词。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群众路线大讲谈》带您去寻找答案。

  “三无”支书刚上任      百姓要求离村要饭

  【短片】  4月18日上午,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武陟县西滑封村的村殡仪馆里,哀乐低回,乡亲们自发聚在这里,为他们敬爱的老书记王在富送行。

  之前,在王在富带领下,全村1100多人无一外出打工,而外来务工人员是村里人的5倍。13个村办企业,个个红红火火。而担任村支书几十年的他,一无宅基地,二无家庭承包田,三无私人企业。

  【西滑封村原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廉淑英】老书记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是群众保姆式的好公仆。就在他最后的时间里,我去看他,他已经病得很重了,还断断续续地跟我说,淑英,你要常去企业转转、看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十几年前,焦作市开展小康村建设试点,我去西滑封调研,见了王在富老书记一次。他跟我讲,他刚接任书记,就有一个老太太来找他,要开 证明,出去要饭。王在富说他整整哭了一夜,“人家当干部都好好的,我刚上台把老百姓都饿死了。我怎么也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叫我们的小村子富起来”。

   “汗洗脸、风梳头、尘土当做抹脸油”的日子

  【廉淑英】当时我们村600亩地,其中有两三百亩都是胶泥地,老书记带头去沁河滩拉小沙,往返18里地,还要翻一个大堤,他和群众你追我赶,“汗洗脸、风梳 头、尘土当做抹脸油”,经过一个春天的大干,改良了300亩的胶泥地,打了12眼机井,基本达到50亩地一眼井,旱涝都能保丰收了。后来,老书记还带领村 干部到河北参观人家的间作套种,回来以后,就把小麦地套棉花,玉米地套大豆,我们当年产量由120多斤提高到800斤,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

  白天挨批  夜里建厂  只想着造福百姓

  【廉淑英】老书记又盘算,咋让大家口袋里有钱花?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们开始搞棉花、小麦的深加工,用红萝卜、白萝卜腌咸菜。

  【刘道兴】那时候国家政策就两个方面,以粮为纲和阶级斗争,谁一搞工业、搞商业,就会被戴个搞资本主义的帽子。老支书精神可贵之处,就是认准了一个理儿——咋造福我的老百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