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超级稻信阳首种产量高 袁隆平:成绩很不简单(图)

18.11.2014  14:00

要说袁隆平对河南最熟悉的地方,那肯定是信阳。一辈子与水稻打交道的他,怎么可能错过信阳这个“鱼米之乡”。实际上,袁隆平早已在信阳建起了“试验田”。今年四期超级稻在信阳首种,亩产就达到730多公斤,袁隆平称赞:“成绩很不简单!”

    袁隆平今年9月在信阳光山查看超级稻(网络资料图片)

信阳水稻产量称雄国内地级市袁隆平称赞“鱼米之乡”

河南最南端的信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的秦岭淮河线上,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沛的水源,使这里成为著名的稻米产地。

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李鑫透露,目前我省水稻播种面积约900万亩,其中信阳就占了7成左右。袁隆平与信阳结缘,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对于这块“风水宝地”,袁隆平青睐有加,2008年就曾在信阳指导水稻生产。

2011年,他又亲临信阳,出席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分中心授牌仪式。他表示,该中心在信阳落地,无论从国家战略意义,还是信阳自身利益来讲,都有巨大的影响。

在考察过息县、罗山县等超级稻高产创建示范点后,他评价说:信阳的水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规模产量不亚于江南地区,不愧是“鱼米之乡”,无论从耕地面积还是从产量质量来看,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级市能超过信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要把信阳分中心办成‘‘两系’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试验基地、新品种(组合)的展示和高产栽培配套集成技术的研究与攻关示范基地,建成优质超级杂交水稻产业化开发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转化的实训基地。”袁隆平曾表示。

四期超级稻今年信阳首种万亩区平均亩产733.8公斤袁隆平称“第一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简单”

“超级稻亩产首次突破1000亿斤。”今年10月10日,在农业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教育司司长唐珂道出了这一爆炸性消息。唐珂表示,当天上午农业部专家组对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湖南省溆浦县第一期超级稻百亩方(即一公顷)亩产超过1000公斤,创造了1026.7公斤国内水稻亩产的新纪录。

不为众人所知的是,第四期中国超级稻在河南同样有试点,地方就在信阳光山。

2014年9月3日,心系“超级稻”的袁隆平亲率科研团队来光山,对该县实施的超级杂交水稻“百千万”高产攻关工程进行考察,查看Y两优900、Y两优2号、湘两优2号超级稻生长情况。当时,万亩区平均亩产733.8公斤。

“这个成绩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水稻大面积增产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第一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简单!”袁隆平说。

目标:三年实现百亩方亩产1000公斤

光山县现代农业试验区是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双方“协同创新”完成袁隆平院士主持的“总理项目”的核心区之一。

信阳市光山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是首年种植,许多经验、技术保障还待完善,尽管这样,今年四期超级稻从收获测产的情况看,已经初步完成了预定目标。

万亩区平均亩产已到733.8公斤,接下来怎么办?面对大家的疑问,袁隆平一股脑地将自己的目标“抖”了出来。

他透露,该试验区以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为载体,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百亩方亩产1000公斤、千亩方亩产900公斤和万亩方亩产800公斤”的高产攻关目标。

超级稻争论:既高产也“高效益”才更能持续

超级稻工程上马近20年来,在不断突破亩产记录的同时,也引发不同的声音。其中比较强烈的有两个:一个是超级水稻突破并没有带动全国水稻产量的明显增长,另一个是推广上并没想象的迅速。

对此,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尹海庆表示,与传统稻种相比,超级稻对生长各方面的要求较高,袁隆平曾提出“良田、良种、良策、良好”四个指标。“实际上,高产农业要求并不比工业生产低。”尹海庆说,受我国传统的农民小规模分散的种植方式影响,超级稻难“超级”,但有巨大开发空间。随着土地流转改革的深入和我国农村种植结构的变革,未来实现规模经营后,超级水稻的规模效应将显现。

对于第二个声音,其本质是“产量和效益”的矛盾。尹海庆表示,由于高产田的高要求,各方面成本比较高,如果效益的动力不够有吸引力,农民是不愿意加大投入的。这也提醒育种者,要更注重从农民角度出发育种,做到高投入产出比,在高产和经济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如果规模经营进行得顺利,这个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实际上,据农业部公布的数字,2013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1.31亿亩,超过计划任务100多万亩,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29.1%。同时,101个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平均亩产达到578.9公斤,亩增产63.1公斤,全年共增产稻谷89.0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49.2亿元。

未来的超级稻:既重“高产”也重“优质”

在超级稻一次次刷新亩产纪录时,不少人对于高产量的稻米质量提出疑问。

袁隆平解释说,大家对于高产不能优质、优质不能高产的看法是片面的,两者虽然有矛盾,但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在上个世纪,我们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产量是第一位,品质是次要的。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满足吃饱,还要吃好。”

袁隆平说,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做了战略调整,既要高产,又要优质,“有次香港、深圳记者团对我集中采访,我请大家吃了超级稻米,其中4位女记者3个吃了3碗,另一个2碗半;还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板,平时都是吃高级海鲜的,吃了3碗超级稻米后,还要打包带给老伴吃”。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