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三门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9.03.2016  11:02

      今年前两个月,三门峡市经济整体上仍然偏弱,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运行,且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95.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增速比2015年全年加快2.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横向对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在全省各省辖市中仍处于末位。

  大型企业降幅加深,生产增长主要靠中、小企业拉动。1—2月,全市大型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6.7%,降幅比2015年全年扩大12.8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增长9%,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中型企业增长8.5%,小型企业增长9.3%。

  近三分之二的行业生产增长,重点行业4增2降。1—2月,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生产增长,占65.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的6个行业中,4个行业增长,2个行业下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9.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4.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0%。

  工业用电量和工业增值税双双下降。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12.86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9.4%,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5.2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增值税累计下降48.8%,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4.9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

  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回落3.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增长13.3%)低0.8个百分点,在全省各省辖市中列第11位。

  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回升。1—2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增长34.2%)大幅度回落,但比2015年全年加快5.6个百分点。横向比较,14.6%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在全省各省辖市中列第7位。

  施工项目大幅度减少,在建规模明显萎缩。2月份,全市在建项目135个,比上年同期减少49个,下降26.6%;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186.86亿元,同比下降44%。本年新开工项目只有5个。

  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从前两个月投资数据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35.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2%;民间投资完成61.27亿元,下降10.3%。占投资额近六成的民间投资呈下降趋势,说明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不强,将严重影响全市投资的稳定增长。

  建筑业营业税持续下降。去年9月份以来,全市建筑业营业税当月增速分别为-20.2%、-20.5%、-9.5%、-9.66%、-18.2%、-9.8%,今年1—2月累计增速为-14%。

   三、消费品市场稳中趋缓

  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均回落1.2个百分点。横向对比,10.4%的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在全省各省辖市中列第15位。

   四、财政收支增幅快速攀升

  1—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7.0个百分点,在全省各省辖市中列第9位。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36亿元,增长21.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6.7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8%,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1—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2.0个百分点,在全省各省辖市中列第8位。节能环保、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农林水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3%、26.3%、31.7%和34.7%。

   五、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贷款减少

  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9.1亿元,较年初增加51.51亿元,增长5.0%,增速在全省各省辖市中列第13位,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05.51亿元,较年初增加50.2亿元,增长7.7%;各项贷款余额667.56亿元,较年初减少4.2亿元,下降0.6%,增速在全省各省辖市中列第16位。

   六、市场物价小幅上扬

  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2%。

  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0%的上涨幅度。在八大类商品与服务项目中,食品烟酒类仍是价格上扬的主要动力。1—2月,食品烟酒类上涨3.2%,其中鲜菜上涨11.3%,畜肉上涨13.0%;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下降0.6%、0.1%、0.5%和0.2%,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分别上涨0.1%、0.2%和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