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鹤壁市经济运行分析

30.03.2016  08:38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总体部署,各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定性增强的趋势。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全市经济稳定发展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8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71.4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79.97亿元,增长12.0%,增速居全省第5位。

(二)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58.18万亩,比上年增长0.9%;粮食亩产478.91公斤,增长2.6%;粮食总产量123.64万吨,增长3.6%,总产实现十二连增,再创历史新高。肉类总产量23.43万吨,比上年下降1.1%,禽蛋产量14.43万吨,下降4.1%,牛奶产量6.91万吨,下降25.7%。

(三)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2015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完成366.27亿元,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32.67亿元,增长15.9%。

五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338.70亿元,增长10.5%。其中,煤电化材增加值174.70亿元,增长7.1%; 食品加工增加值118.48亿元,增长11.2%;汽车零部件增加值15.99亿元,增长29.6%;金属镁精深加工增加值11.26亿元,增长12.8%;电子信息增加值18.27亿元,增长20.9%。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2.43亿元,增长17.7%,增速居全省第5位。按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0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6.62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4.75亿元,增长12.5%。从开工项目看: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14个,比上年增加9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75个,比上年增加82个。

(五)节能降耗趋势好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334.5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4%。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费量1502.54万吨,下降1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6.6%。

(六)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   

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9.07亿元,增长12.9%。其中,批发业9.63亿元,增长11.3%;零售业43.13亿元,增长12.8%;住宿业1.70亿元,增长15.6%;餐饮业4.61亿元,增长16.2%。

(七)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5.12亿元,增长9.4%。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完成3.39亿元,增长6.9%;营业税完成8.63亿元,下降6.3%;企业所得税完成1.86亿元,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14.40亿元,增长21.6%。

(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加     

截止到20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6.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其中,住户存款339.8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06.82亿元、广义政府存款84.92亿元、非银行企业金融机构存款5.1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4.60亿元,增长10.6%。其中,住户贷款113.3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71.27亿元。

(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1元,比上年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40元,增长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5元,比上年增长9.5%。

(十)市场物价低位平稳运行 

201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3%。从调查商品情况看,八大类商品呈现“五涨两降一持平”的格局,上涨的有五类:食品类上涨2.5%;烟酒及用品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1.8%。下降的有两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下降0.1%;交通和通讯下降1.2%。与上年持平的是衣着类。12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6%,比11月份上涨0.6%。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是2015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鹤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4%、7.3%、8.1%、8.0%,总体保持平稳小幅上扬的态势;二是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7:66.1:25.2,与2014年的9.7:71.8:18.5相比,二三产业比例有了较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更进一步。其中,第二产业占比降低了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是自2003年以来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一年。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2.0%,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增速4.6个百分点,为2008年以来最高,也是自2002年以来第三产业增速首次高于第二产业。

(二) 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收入增幅跑赢GDP

2015年,鹤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9,较上年缩小0.09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跑赢GDP,分别比GDP增速高0.3和1.5个百分点。
  (三)与全省经济指标增速相比,喜忧参半

2015年,鹤壁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比全省高4.1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总额增速比全省高7.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比全省高2.3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地区生产总值比全省低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全省低1.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全省低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从上半年的7.3%的低点呈小幅回升态势达到全年的8.0%,但这一增速仍比上年低2.1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全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以关注。

(一)经济结构调整仍需加大力度

分三次产业看,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2.0%,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增速4.6个百分点,为近十多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第三产业占比也达到了25.2%,但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最大,达到65.7%,而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0.1%,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很大空间。

(二)工业增长虽然企稳并小幅回升,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从宏观上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走低,2015年PPI比2014年下降5.2%。其中,采掘类下降19.7%,原材料类下降9.5%。全市涉及主要行业PPI分别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6.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3.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6%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缩窄

一是与2014年相比,分月累计增速除3月高出0.5个百分点外,其余各月累计增速均比2014年低3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累计增速为17.7,比2014年低3.1个百分点。二是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分月累计增速呈下降态势,在5月达到最高的22.8%的增速后逐月下滑,11月到16.8的低点后小幅回升至全年的17.7%;三是投资意愿不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分别比去年低19.5和5.2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积极性降低,民间投资增速比去年低5.1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投资出现负增长,比去年同期低18.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