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四
改革教学范式 推进专业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
——五年以来教学(招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五年以来,学校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全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改革教学范式和推进专业建设为抓手,突出内涵、强化特色、优化结构、科学发展,保证了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抓源头,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学校抢抓高招改革政策变化的机遇,实施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招生专业布局,校院两级共同发力,招生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本科招生规模稳中有增,外省(区、市)招生比例维持在40%以上。2017年开始,省内53个普通本科专业全部按本科一批录取,录取位次大幅提升。近六年,生源质量在省内综合理工科大学中,文理科均排名前3,本科报到率均在98%以上。
二、重内涵,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所有专业按照OBE理念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面向经济社会需求定位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形成并实施了基于OBE理念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了系(教研室)、学院、学校层层递进的“论专业说课程”教学竞赛,在学校形成了以成果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的良好氛围。在201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了专家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持续推进 “优培工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专业建设。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截止目前,全国共认证229所高校的1170个工科专业;河南省高校51个专业通过认证,我校占席12个,通过认证专业绝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6位,河南省高校第2,学校19个符合申报条件的工科专业63%通过认证。我校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通过数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11个专业进入全国前20%,3个专业进入全国前10%。
三、推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开展“改革教学范式、提升课程质量”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培育了一批优秀教师,打造了一批示范课程,提升了教学质量;实施创新示范学院项目,助推学院特色发展,外语+电商”/“数学+金融”等一系列改革创新示范学院立项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考核方法改革项目,推动“内容综合化、形式多样化、评价全程化”的多元化、形成性课程考核方法改革,让教师主导教学有抓手,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推进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促进优良教风建设,校院联动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巩固中心地位,强化质量意识,让学院教学工作有抓手,让优秀老师得到认可;实施“科教融合”项目,深化双创教育改革,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科教融合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产业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立项建设校外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全方位改革措施的实施,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10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41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70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四、重创新,推进教学管理智能化
学校建有一支“思路清、业务精、情怀深、视野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学管理服务队伍。注重引领教学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参与教学工作会议,推动基层教学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多年来坚持教学例会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定期到学院调研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巡查教学场所制度、首问负责制等,先后修订制定80多项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秩序。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务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质量评价的信息化、智能化,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五、固保障,构建“六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优化了基于学生学习成果导向的评教指标和质量标准,构建“六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传统“评教”“评学”“督导”“阶段教学检查”等碎片化监控手段,优化到基于OBE理念,以课程评估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上来,实施课程评估常态化。监控青年教师授课,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监控大班授课、教授上课率和调课率等指标,纳入学院考核,大班授课比例、调课率逐年下降。监控公共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考核成绩,全面推行多元化形成性考核方法改革。近几届毕业生调查显示,关键指标均高于“非211”平均水平,教学满意度、校友满意度等指标优于“211”平均水平。
进入新时代,学校将紧紧围绕国家、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积极抢抓教育部分赛道遴选、给地方高校留出空间的难得机遇,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一流课程”,为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