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以技兴民”挖掘人力资源优势应对就业“新变”

08.05.2014  12:3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城镇化加速,作为劳动力大省的河南就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富余劳动力转移接近峰值,而技能人才短缺和流动就业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与河南省政府共同推进的5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结束。记者从多部门采访了解到,5年内,河南共计培训各类人员1780万人次,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地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一些体制机制性难题亟待解决。

      ——扩大与稳定就业交织 就业进入矛盾叠加期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在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的同时,河南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继续保持高位,达到2660万人,较2012年增加90万人,较2011年增加210万人。

      河南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分析认为,以河南3200万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测算,目前,河南可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已不足700万,其中以各种原因难以转移安置的困难群体居多;而按照全国产业转移升级和河南本省的就业容量看,未来河南农村劳动力的回流仍将持续,河南省外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最终将保持在1000万左右。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持续回流,另一方面可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让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的规模日渐显现,让河南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的压力增大。而城镇扩大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宏观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南每年城镇需要再就业的总量达230万,而城镇就业岗位的年供给量仅为140万左右,缺口约在百万。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转岗职工失业也存在相当规模,仅2014年,河南化解产能过剩需涉及230家企业,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改制的1000家厂办大集体企业中需要安置的职工超过12万。此外,还有部分失去农业生产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常年滞留城镇,亟待安置就业。

      河南省就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从量上看,河南短期内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不会改变,但结构上的变化更为深刻,稳定就业的问题日渐突出。据河南省就业办的调研,2013年,30岁以下的失业人员占比35%,规模竟然超过了45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群体,以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为主的这部分失业人员极易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而最高达60%多流失率的就业格局也让一些企业陷入产业升级的困境,作为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商,郑州宇通集团近年来陆续投建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未来还将投建校车生产线,但熟练技工的缺口高达数千人。

      ——以技兴民挖潜人力资源 变“包袱”为“财富”

        据河南省人社部门的调查,在失业和不稳定的就业人群中,技能缺失和技能不匹配是造成扩大和稳定就业的主因。以高校毕业生为例,河南高校开设语言类、艺术类、法学类、教育类、行政管理类等传统的长线学科比例达到23%,人才供给远超市场需求,不仅造成毕业生的大量沉淀,也是对人才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与此同时,省内产业急需的应用型和技能型工科学科比例仅为16%,造成了人才的结构性短缺。而在产业升级的“就业陷阱”影响下,新生代打工农民缺乏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招工难”的判断,认为薪酬提升、找工作较为容易,进场培训的比例也较低。

      河南省人社部门研判认为,未来随着这轮产业结构升级的持续和城镇化推进,必须推行人才技能先行的计划。2013年底,人社部与河南省政府共同推动的五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结束。河南依此建立的“大就业”格局经验成效显著。全省5年培训1780万人次,培训人数和培训覆盖率居全国之首,其中为全省百余个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输送的各类技能劳动者超过600万人次,有力支撑了产业机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制机制。

      据介绍,在以技能振兴为抓手构建的“大就业”格局下,河南成立了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导、人社部门牵头,教育、农业、民政、扶贫、残联、工青妇群团等部门参与,发改、财政、工信、国资等部门配合,统一整合、协调全省就业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

      据统计,2009年至2013年底,河南人社部门以服务全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培训各类人员近1033万人次;教育部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2013年全省职教在校生规模达258.8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民政针对退役士兵就业完成培训11万人次;农业、扶贫、残联和工青妇群团培养的职业农民、贫困农民、残疾人员和青年、妇女就业人员达到730多万人次。

      在整合、协调全省就业资源的基础上,河南变人力资源“包袱”为“财富”的另一大措施是做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创办于1979年的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是河南近年来众多技工院校的一个缩影。以培养厨师和商贸技师起家的这所学校2001年的规模仅为300余人,而截至2013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6500余人,同时短期培训人员8126名,12年规模增长了50余倍,同时创建了技校学分制和多个大师工作室。

      据统计,,目前河南通过资源整合,全省技工院校已由204所减少到183所,职教校均均规模也由2008年的1613人提高到了2166人,并以此组建的技工教育集团和职教集团数量分别达到20个和60个,与国内外1500多家企业形成了稳定合作关系。

      ——技培机制支持力度不足 亟须打造国家技能人才储备基地

      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由洛阳石化第一建筑公司技工学校培养的高级工裴先锋获得焊接项目银牌,成为我国60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第一人。通过每年近60个工种、近百万人的职业技能竞赛,河南5年累计由社会化鉴定和职业资格认定的高技能人才达60余万人,年培养量是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开展前的2倍还多。

      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2013年,河南全省技能性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总量达到530万人,但占比仍然较低,技能人才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38.4%,占全省6800多万劳动力资源的总量不足8%,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仍需警惕技能人才短缺造成的新一轮劳动力过剩。

      记者采访发现,技能培训体制的支持不足主要集中在职教和技工院校环节。据郑州宇通公司的培训部门介绍,2013年,郑州宇通集团多条生产线投建,计划培养4000名实习生,但10所职教技工院校居然因为生源不够,而招不满名额。据郑州商业技师学院的负责人介绍,多数职教、技校生源不足,一是这些院校投入大、学费低,院校招生动力不足;二是师资薄弱,难以满足大规模招生的需求。

      据了解,以国家级重点技师学校的郑州商业技师学院为例,目前的学费标准为1996年国家制定的1500元-1700元/人年,由于大量设备、易耗品的投入,满足学生的基本实训都捉襟见肘;而同时,按照国家16︰1的职教技工院校师生比例,该校应配备教师1000名左右,而实际上学校的教师队伍仅有345人。目前在河南183所技工院校中,财政全供的仅70所,近百所为自收自支,生存状况堪忧。而职教技工院校生存的艰难,在间接加大人工成本和企业负担,2011年,郑州宇通集团的教育经费为800万元,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据飙升至1400多万元。

      记者采访的多方建议,河南“省部共建”推动全民技能振兴的模式应当持续完善、推进;同时,可以此为模板,作为打造“升级版”经济和城镇化推进的配套政策,在人力资源丰富的省份逐渐推广,在全国打造数个技能人才储备和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