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训模式、助推农民致富

08.05.2014  14:01

探索培训模式、助推农民致富

——当前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与思考

 

原阳县扶贫办娄季岭    董进良

  目前农村处在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转型过程中,“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迅速升级为“四农”问题(农民工),并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败,农民素质的提高关键是培训。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和政策支持,农村的农民转移劳务收入占了农村收入的50%以上,加快了农村脱贫步伐。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人们普遍认识到外出务工是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而外出务工形成了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然而,现有农村人力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从目前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都是一些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妇女,他们成了农村生产的主力军。这些人相对来说,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科技知识淡薄。因而,在现阶段,要想让农村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必须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这部分人的培训、就业、增收,又能吸引在外务工的有志之士回农村创业,带领农民致富。

原阳县雨露职业技术学校适应时代需求,在教育、扶贫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抓培训就是抓生产、抓项目、抓经济的理念,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就业、创业能力,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产业经营、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按需培训、就业脱贫”的原则,不断优化培训环境,提高培训质量,坚持市场化运作,以企业、农村需求为先导,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县集聚区产业),创新性的实行校企、校村、校社合作培训模式。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农村、农民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农村田间地头,极大的提高了培训效果,提升了劳务技能层次,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的加大就业、创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我们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要搞好工作,需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做起:

首先要有一支较强的教师队伍。雨露职业技术学校按照社会所需,聘请了省农大、农科院、郑州牧专等科研院校的园艺、畜牧、经济作物、植保、土肥等专家20多名作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教师,入村培训,现场指导。

其次,实用技术培训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有机结合。在实施实用技术培训的村,通过专家推荐、农民选择,引进一批先进优良品种及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机械,实现了良种、良法种植,科学养殖。如在官厂乡全屋村、判官村,蒋庄乡王庄、蒋庄,福宁集乡小吴庄,阳阿乡延西村等20 余个村。引进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豫花9326、豫花9327,经过农科院专家入村培训,发放培训教材和种植技术要点,使农民掌握了花生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化控、补充营养、促进果实发育的一整套技术。在2013年大旱之年花生平均亩产达800斤以上,部分农户高产超千斤。在靳堂乡郝庵村引进推广了农科院的早熟优质甜瓜,东脑村的树莓,阳阿乡阳中等村的设施蔬菜,陡门乡黑石的梨,桃园的薄皮核桃,官厂乡刘固的葡萄,柳园的江南2号蛋鸭,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学校与省农科院史宣杰研究员合作设计的冠名雨露钢骨架连体巨型大棚,面积大,可多膜,提温快,且具有恒温性。抗风雪,避雨性能好。使用期长,易拆移,耕作方便。适宜花卉、果树、蔬菜等特色产业使用。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现代农业设施(新乡日报已作报道)。

第三、要引导建设产业示范园,使培训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在各方专家培训指导下,建成了鲁厂设施蔬菜示范园,柳园优质高产蛋鸭养殖示范园,刘固的立体高效优质葡萄园等一批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区,进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使受培训的农民看得见、听的懂、感受大、行动快,使培训效果显著提高。同时也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成果的有效措施。

第四、要走出去引进来,边培训边受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是培训农民当前用得上、能挣钱、受益快的项目技术。要达到这个目的,职业学校必须走出去,寻找适合当地留守农民,特别是留守中年妇女在家不误农活能挣钱的项目,通过培训、就业挣钱。原阳县雨露职业技术学校从山东引来藤编工艺品制作加工出口项目。学校与山东曹普工艺有限公司签订了《藤编工艺品培训、生产、销售一体化、合作扶贫、互惠共赢意向书》。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首先培养即懂技术又会管理的人才,成立藤编加工合作社,校社结合,科学管理。由山东曹普有限公司负责供应原材料和销售,通过培训就地加工生产。实现了培训、生产、销售一体化。达到了“培训、就业、农民增收”之目的。解决了留守中老年人,特别是留守妇女不误农时就地、就业能挣钱。3月27日新乡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第五、要做到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有机结合。通过培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但在农民实施过程中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导,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茄子、黄瓜、西红柿的嫁接技术,嫁接后受不同时段的天气、温、湿度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必须视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这就要求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跟踪指导服务,使农民在接受新技术时不受挫折,才能受益快,有保障。

第六、要做到培训与有关部门的农村产业发展项目相结合。国家为使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增设了好多惠民增收项目。要使项目取得较大成效,必须有技术支撑。这就需要从提高农民的观念、思维、职业技能三方面入手,同步培训。也是职业技能培训部门的职能所在。目前原阳县雨露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大宗蔬菜技术体系示范县承担单位,也是扶贫开发项目,移民产业发展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安监部门特种工作岗位人员培训基地,原阳县“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总的来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模式,要灵活多样,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下,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新机制、探索培训新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