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界“巨星”齐聚郑州 听他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亲切友好的交谈”“双方充分交换意见”“严重关切”等外交辞令的实际含义是什么?面对国际受众,要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结合不同国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阐述中国的立场,化解误会,争取理解,建立互信?12月16日在郑州大学举行的全国首届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上,国内译界“大咖”们不仅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更用生动的事例、浅显的语言,围绕十九大报告中外交新话语的构建、翻译与传播及"讲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故事"的话语模式与翻译路径、中央外交文献翻译与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建设、外交语言、外交话语研究现状、问题与前景等议题,为与会人员带来一场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大国外交主题研讨。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外交部原新闻发言人孙玉玺,中联部党群外事协调局副局长史国辉,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吉胜,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副主任、译审、博士生导师李铁军……这些译界“巨星”悉数莅郑,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推动外交语言和外事外交翻译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分享经验、建言献策。
当天,我国首家外交话语平行语料库和特色型外交话语数据库——中国外交话语平行语料库正式上线,河南省高端外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揭牌。此外,全国首届外事外交翻译大赛(笔译)结果揭晓,全国各地2757名参赛人员中脱颖而出的汉译英选手42人、英译汉选手105人获表彰。
〓“大咖”观点〓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黄友义:河南地处中原,放眼全球,抓住了“中国外交外事话语的对外传播和翻译”这一重要课题,是一种远见,也是一种胸怀。这个研讨会不会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努力的良好开端,期待各方与各与会人员的发言和成果,能够扩散到整个翻译界和翻译教育界。
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杨玮斌:近年来,河南对外交往逐年增多,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翻译人才。河南组建高级翻译人才库、建设高端外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就是为了给河南重要涉外文件和重大外事活动翻译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质量把关,提升全省翻译队伍的整体水平,助推“翻译河南”,让河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副院长李长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出中国声音,要有好的外事外交翻译。而一个合格的外事外交译员,要具备沟通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调查研究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吸引外国学生积极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发展,帮助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名新乡走出的“译者”,衷心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翻译河南”,讲好河南故事,传递河南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