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丰收在望有助于稳定世界粮价预期

03.06.2014  13:26
      随着1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每10分钟左右就收割完毕一亩小麦。山东省小麦收获开镰仪式2日在菏泽市举行,这标志着中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5610万亩小麦的机收工作全面展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栽培研究室主任王法宏说,虽然近期天气对小麦收获有一定不利影响,但总体来看,今年山东小麦长势普遍较好,有望再次获得丰收。预计今年山东省小麦单产和总产都将比去年有所增加。

      不仅是山东,河南、安徽等小麦主产区也在近日陆续开镰,有望丰收。河南是中国第一大小麦主产区,8110万亩小麦已自南向北陆续成熟,截至5月27日,河南省日投入联合收割机2.2万台,已收获小麦369.5万亩;在另一个小麦主产区安徽,截至5月29日已完成小麦收获面积560万亩,占应收进度的13.3%。

      农业部5月30日发布消息称,当前中国西南地区夏粮收获过七成,黄淮海冬麦区大面积开镰收割,如果后期不出现大范围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今年夏粮有望继续增产,实现“十一连丰”。

      “种植面积的增加为今年中国夏粮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说,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预计夏粮面积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亩,有利于粮食丰产。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申洪源则认为,受到土壤墒情较好、气候条件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冬小麦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是近几年长势较好的一年,预计千粒重增加,呈现出增产趋势。

      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也对中国的夏粮丰产产生了有利影响。据了解,今年中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55万台,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机具投入总量和机械化水平都将超过去年,这为夏粮“颗粒归仓”提供了有力保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仍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长期饥饿之中。专家认为,中国小麦在2013年的产量约为1.2亿吨,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今年中国小麦丰收在望,不仅保障了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未来减少世界上的饥饿人口、稳定世界粮价预期和粮食市场作出贡献。

      从当前来看,虽然中国在小麦收获中呈现较为乐观的态势,但一些不利的因素仍然存在。中国气象局的预报显示,自5月31日起,冬麦区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强降水过程,一些农田可能发生小麦倒伏,类似的自然灾害或将对局部地区夏粮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农业部提出,继续组织开展“一喷三防”,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虫,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同时,农业部将指导各地搞好机具调度,抢晴收获,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