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农民焦强:一位种粮大户的“赚”与“盼”

30.05.2014  12:52

他是种粮大户,承包着800多亩粮田;他是耕作大户,托管着4600多亩土地;他是农机大户,创办了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祥宏农机专业合作社;他是家庭农场先行者,领到了全县第一份家庭农场经营执照。他就是唐河县桐河乡官园村农民焦强。

        5月26日,笔者采访焦强时,他正在自家试验田里进行最后一次病虫害药物防治。在桐河乡永久性高标准粮田示范方的田间地头,伴随着周围收割机的阵阵轰鸣声,46岁的焦强向笔者侃起了他的“种粮秘笈”和现实感受——

        科技是块“试金石” “点麦成金”有钱赚

        收成好不好,种法很重要。要想多打粮,科技帮大忙。焦强说,种地虽然不是高科技活儿,但窍门也不少,就像做一道菜,不同的人去做,味道就不一样。

        种小麦这道菜,焦强能做出自己的风味。

        首先是耕作,要深松深耕。这样做,保墒耐旱,小麦扎根扎得深,根系发达,吸收营养多,增产潜力就大。其次是施肥,要多管齐下:一是播种时用生物拌种剂,能中和土壤里的化肥残留,既能改善土壤又能保证品质;二是要以施小麦专用肥为主,便于小麦吸收;三是要坚持秸秆还田,原本一亩地要施100斤化肥,还田后80斤就可以了;四是要有机肥、无机肥合理搭配,这样才能“给力”小麦生长。

        焦强自豪地说:“今年,我的‘晋麦4001’一亩地能达到1400斤,‘兰考198’能达到1100斤,‘衡观35’能达到1000斤,这都是科学种田立下的功劳。”

        焦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秋季种一季可以支付每亩400—700元的土地租赁金,种一亩小麦得投入农药、化肥、种子成本200元,机收机种带人工要投入450元;小麦平均亩产为1000斤,市价每斤一块一,能卖1000多块;去除成本,一亩地净赚300元左右。别小看300元,800亩地算下来,夜里睡觉都能笑醒。

        种粮也有“老大难” 老板有心“进一言”

        种粮有钱赚,难题也不少。赚钱之乐和现实之忧也有让焦强这样的种粮大户纠结的时候。

        “现在种粮的最大‘瓶颈’是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焦强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像我这样的大户还有这样的顾虑,小家小户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症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点:一是农田水利配套相对较弱。家庭农场农田水利配套资金短缺,普遍性的、大规模的设施投入难以完成,期待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二是大宗粮食作物效益偏低,投入偏大,利益值比较小。必须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走规模化道路,降低成本。三是农业保险等保障性措施落实不规范。当下气候多变,十年九旱,农业受灾面积大,农业保险赔付过大,很多赔偿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积极性。四是常常面临贷款难。贷款利率较高,而且承包土地没有地权,不能用来抵押贷款,这样就造成了很大被动,很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撑。

        最后,焦强告诉笔者,种粮大户不能指望伸手要补贴,要自己养活自己。现在他已经开始在自己的粮田附近开塘蓄水,涵养水

源,用来应对时常来临的干旱。他认识到,有限的地下水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只有涵养水源留住天上水,用好地下水,才能维持用水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