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让百年学府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光彩

26.06.2014  14:36

      2014年6月26日,《大河报》在教育在线“高招特刊”第2版整版以《让百年学府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光彩——河南理工大学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侧记》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了学校雄厚的办学实力及在教学、科研、就业方面的突出成就。大河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让百年学府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光彩
——河南理工大学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侧记
□记者 陈秀华  通讯员 徐春浩

      满怀“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铸就百年学府新辉煌”的豪情,踏上“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河南省与国家安监总局共建高校征程的世纪名校——河南理工大学,在105年浩瀚壮丽的辉煌画卷里,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绚丽华章。作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河南理工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相继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省重点建设骨干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连续两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居全国前十位等高层次突破,具有硕士推免权和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及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被授予“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称号。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管、文、法、经、教、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2014年,河南理工大学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生8946人,其中普通本科7730人,专升本386人,专科830人。今年该校还出台了《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新生奖励办法》(试行),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对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第一志愿(平行一志愿认定为第一志愿)报考该校,被该校录取且按时入学报到注册的优秀新生,按照不同等级给予减免2000元到4学年学费等奖励。

雄厚实力打造世纪荣光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内涵,加快学校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引下,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办学规模、学科结构和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越,办学条件、水平、实力和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被《中国大学评价》评为“中国发展最快大学”之一。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0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设施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有28个学院和万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6亿元,建有42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图书馆藏书245万册,另有电子图书资料300多万种,各类中外文献数据库60余个,全面实行自动化管理。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曾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以及河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拥有3座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各种球类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为有志青年成就出彩人生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学校抓住河南省建立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机遇,率先引进全省第一位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傅恒志、陈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先后加盟学校,受聘担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刘先林、周丰峻、赵振业,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牛济泰,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彭赐灯相继受聘担任兼职教授。如今,学校名师荟萃,鸿儒云集,现有专任教师1912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89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长江学者、省特聘教授等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8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外聘20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兼职教授,高素质、高层次师资队伍的精心打造,为学校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夯实了牢固的根基。

教学实绩放飞成功梦想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和“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重品德”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在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着力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教学工作新体系,教学基本建设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培育造就了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学校先后建成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心)、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51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拥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特色专业、5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等84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一系列高端平台的精心打造,为学校学子健康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9个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点,并在17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享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硕士招生权,具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在校研究生规模发展到3000余人,居河南高校前列;设有75个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为青年学子放飞成功梦想搭建起理想的平台。

科研成就书写精彩乐章

      长期以来,河南理工大学把“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作为坚定信念,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区域行业水平”为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力推动科研创新,在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中书写出了精彩的时代乐章。
      学校首创煤矿瓦斯地质理论,为提升我国煤矿瓦斯防治与抽采水平,破解煤矿瓦斯治理世界难题做出卓越贡献,在瓦斯抽采研究领域研发的瓦斯抽采成套技术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开辟痕迹学研究新领域,首创陆相痕迹相模式,奠定我国该领域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成果广泛应用于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探;攻克煤矿10千伏直接下井供电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煤矿井下万伏级高压供电空白;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方法,研制首台无绳提升试验系统,为深层资源开采、超高层建筑提升系统的重大变革做出开创性工作;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仪,改写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历史,实现了“把地球搬回家”的历史梦想,保障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安全。此外,学校还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超声高速加工中心并投入生产使用;合成出目前国内重量和尺寸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单晶。
      学校先后建成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测绘局和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41个。近3年来,累计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河南理工人以卓越的科研成就,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民族工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就业金桥托起成功希望

      为让每个毕业生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青春梦”“人生梦”,河南理工大学努力打造“就业金桥”,让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建立起“以学院为主,专业学科为支撑,广大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实施“校友信使”工程,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发、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实现个人梦想提供坚强后盾。此外,学校还与所在地的焦作人才市场联系,设立校内分市场,使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圆就业梦。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多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等。
      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是全省较早实行开放办学的高校之一,秉承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办学理念,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中外合作的良好机制,为大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深造托起了成功的希望。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河南理工大学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并涌现出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以及省、市和大型企业的领导。走进新世纪,学校进一步书写了兴学、强校、报国的传奇与辉煌,成为中原高等教育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和社会文明进步谱写出更加灿烂的时代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河南理工大学,正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学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以卓越贡献成就更加辉煌美好的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