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粮食生产强中谋“变”

24.07.2014  11:44
      7月的唐河“粮事”多多:高标准粮田内正进行施肥灌溉,众多夏粮托市收购网点售粮热度仍在持续,粮食加工企业内“吞进”大量小麦“吐出”面类系列产品……一幅粮食从生产到加工的兴盛长卷在唐河大地徐徐展开。

      “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把促进粮农增收作为第一责任,把打造全国粮食品牌作为第一出路。”——唐河县着力推动300多万亩粮田强中谋“变”,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增,夏粮生产十一连增,连续十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自然扩张”变“规划引领”。唐河改变粮业发展由粮农自我规划、自然扩张的现状,编制了全县2012-2020年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计划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粮田176.1万亩。3年来,全县共整合现代农业、土地整理、农综开发等项目资金近7亿元,同时县财政从涉农资金、产粮大县资金中列支1800万元,集中投放于高标准粮田建设,成功创建高标准示范方75.18万亩,实现了“谋划先行、规划引领、计划推进”。

      “高产示范”变“高端挖潜”。高产示范是基础,高端挖潜是方向——唐河建立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示范区,顶破高产示范的“天花板”。建设了16.3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示范区,按照全国、全省一流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整合投放资金3.37亿元,县财政同步拿出8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示范区内田间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建设。在持续四年的整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中,每年创建小麦、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30个以上,轮作总面积近32万亩。去年万亩示范方内实现小麦平均单产622公斤/亩,比全县平均单产470.6公斤/亩高151.4公斤;玉米平均单产702.6公斤/亩,比全县平均单产401.6公斤/亩高301公斤。

      “按需点菜”变“跟踪服务”。唐河改变单一的“农民点菜、专家烹调”的科技服务模式,变为“全程问需、跟踪服务”,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县里组织县乡科技人员182名,分包到村开展技术承包,把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先后建立了新品种引试展示基地、良种加工中心和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年引试新品种30余个,筛选出了适宜土壤特点的粮食作物当家品种37个,年生产优质粮种3000万公斤,良种覆盖率达100%。鼓励支持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需求的种粮大户购置大型农机具,牵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94家,开展社会化服务。

      “单兵作战”变“组团经营”。县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使百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300户,千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52户,带动全县流转土地52.3万亩,使7.2万农户从相关经营环节受益。县里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37个,拥有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7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68家。同时加速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发展小麦加工企业87家,形成了面粉、食品、精选包装和饲料加工四个体系,年加工能力达到250万吨,是全县小麦总产量的近3倍,年加工能力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