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高标准粮田建设提出新要求

21.07.2014  18:42

  为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南阳市农业局于6月30日-7月3日,历时4天,对12个县区23个高标准粮田“百千万”方进行了实地观摩。每个县区观摩2个万亩方(县区自选1个、市随机抽取1个)。各县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股长及市高标准粮田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等30余人参加观摩。通过观摩总结点评,对全市高标准粮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围绕一个目标,明确四个定位,突出六个重点。

  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建成63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支撑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亿以上,形成一流的耕地、一流的农民、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机制、一流的效益。四个定位是:高标准粮田区打造成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的“先导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体制机制的“创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试验区”。

  六个重点是: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确保高标准粮田实现路网、渠网、林网、水网、电网“五网”配套、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高标准粮田区域规划建设农技推广区域站、气象服务站、病虫测报站、区域配肥站等配套设施。

  二是突出标准化生产。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生产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粮田区内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95%以上。

  三是突出新型主体培育。引进大个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在高标准粮田区发展订单生产。加大对农机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力度、达到“村村有社”、“户户入社” 、“企企联社“。引导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参与高标准粮田建设,到2020年,高标准粮田区需培育5000个家庭农场、3000个生产大户。增强农民创业技能,推进农民分工分业。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企业和农户深度合作。

  四是突出生产要素聚集。重点打造土地、技术、信息、人才和融资五类支撑平台。即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流市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监测、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扩大农业物联网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实现高标准粮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培训造就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支持引导信贷资金和其它投资主体向高标准粮田区域投资。

  五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面源污染;六是突出建设工程管理。对高标准粮田实现信息“上图入库”和信息共享,鼓励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