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农合大病险见闻:王老汉的“二次报销”

15.12.2014  14:57

  记者屈芳王平

  开栏的话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每一天都因为目标的伟大、征途的艰辛、汗水的流淌、情感的浓厚而值得记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是新闻战线的神圣使命。展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反映中原儿女意气风发的时代风貌,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本报从今日起开设“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以期用真实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感人的细节、鲜活的语言,告诉广大读者一个真实的河南,一个发展中的河南,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前景无限光明的河南。

  一

  12月14日,省人民医院。69岁的王志申老汉侧身躺在病床上,儿子王友生坐在父亲床头,又一次拿出医院的收费单,开始算账。

  年初,王老汉查出患有胃癌,王友生便陪着父亲踏上了求医之路。这已是他们今年第四次入住该院了,也是老汉第三次进行化疗。

  王老汉一家来自民权县农村,儿子外出打工,老汉在家务农,父子俩年收入不过两三万元。这一年看病已经花去了五万多元,当儿子的不得不精打细算。

  幸运的是,王志申老汉第一次住院,就赶上了10月1日河南省新农合大病保险新政全面铺开。

  根据这项政策,住院参合农民在新农合基本医保报销后,年度自费累计1.5万元以上可再获“二次报销”,补偿封顶线为30万元。

  “入院不久就听说俺爸这情况可二次报销。电视里、医院大厅的显示屏上、宣传栏上,都是这个新闻。”王友生说,父亲是9月19日住院手术的,10月6日出的院。那几天病人家属们都可劲儿打听新政的事,出院时一结账,真的少掏钱了。

  他找出第一次出院的清单给记者看:住院花了67736元钱,其中新农合基本医保报了30138元。其余的扣除大病保险起付线和目录外不予报销部分,又二次报销了2336元。

  更让王老汉一家没想到的是,因为老汉此次住院自付费用已经超过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规定,以后本年度每次住院均可享受二次报销。

  此次住院前,老人已进行过两次化疗,每次花费六七千元,累计通过大病保险多报销了5000多元。

  “5000多元呢,可以顾住俺爸一次化疗的自付费用了。”王友生说,父亲还有三次化疗,“实在、管用”的二次报销政策,让父亲未来的看病之路轻松了许多。

  二

  如果说王老汉的大病保险是“积少成多”式的补贴,对一些动辄花费几十万元的大病来说,二次报销对病患家庭“雪中送炭”式的减负效果更为凸显。

  前几天,33岁的杞县农民康娜娜第四次住进了省肿瘤医院。她的医疗总费用今年已达到了40多万元,支撑着这个家庭继续治疗的,除了多年的积蓄和亲戚帮助,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新农合的报销政策。

  医院的清单显示,仅康娜娜第二次住院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花费就达到了256453元,也是在这一次,其基本医保报销累计达到了年度20万元的封顶线。

  就在她和丈夫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领到了60377元的大病保险补偿。这笔“救命钱”让小两口对看病有了更多底气:“政策给力,最花钱的时候也已经过去了。希望病能渐渐好起来,回去看孩子,好好过日子。”

  在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有56%是像王老汉、康娜娜这样的参合农民。新政实施以来,该院大约一半的病人都享受到了二次报销带来的实惠。

  “有的大病患者一年住八九回院,高额的花费难以承受。如今得益于大病保险,他们能多报几万、十几万元,这让他们更敢看大病,也有效缓解了农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该院医保办主任王景萍说。

  三

  来自省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已受理符合大病保险补偿条件的参合患者3.18万人次,即时结报大病保险费用1.45亿元。

  其中,省人民医院一位来自睢县的楚姓白血病患者,大病保险累计补偿费用达到了25.8万余元。

  “全省的数字还将快速增加。”省卫计委农卫处处长王耀平告诉记者,根据政策,参合农民今年前9个月住院的合规自付医疗费也能报,如今相关申请、报销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预计年底前,全省符合大病保险补偿条件患者将接近40万人次,补偿大病保险资金将达5亿多元。

  据悉,我省各统筹地区要从新农合基金中预留人均20元作为2015年度新农合大病保险基金。这意味着,明年我省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像王老汉、康娜娜这样的参合农民将能获得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