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伦局长在全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07.05.2014  20:12

省农机局局长    张开伦

(2012年2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分析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工作,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工作新成效,持续巩固农业机械化发展好态势

201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全省农机系统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十二五”农机化工作的良好开局,巩固了农业机械化全面健康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亮点,为全省粮食实现“八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全年农机化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到2011年底,全省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98亿元,较上年增长6.7%;农机总动力达到1.05亿千瓦,增长3.1%;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31.1万台,增长13.2%,其中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增长31.7%;联合收获机械达到15.8万台,增长9.7%,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2.75万台,增长30.1%;花生收获机械达到2.56万台,增长42.7%;水稻插秧机械达到2069台,增长65.5%。

——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 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8%,提高1.9个百分点。机耕做到应耕尽耕;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5%以上;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3%,玉米机收水平接近50%,提高9个百分点,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82%;水稻机收面积733万亩,增长16%,机收率达到76.5%;全年完成机电灌溉面积8742万亩,机械化植保面积8164万亩。

——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快发展。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全省完成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135.5万亩,新增机插面积57万亩,提高73.3%。新增花生机械化收获面积93万亩,机收面积达到321.5万亩,增长40.6%。茎块类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快应用。

—— 农机社会化服务持续推进 。全省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09万个,较上年增长10%,其中农机合作社4182个,增长18.8%。农机中介服务组织1243个,增长3%。农机修理厂点22957个,增长0.7%。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264.4亿元,较上年增长8.1%。

——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2011年,全省累计报告国家等级公路以外农机事故4起,与上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50%和83%。全省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农机装备水平提升。 2011年,我们继续把完善政策,规范操作,加强监管作为农机补贴工作的重点,并确定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年。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印发的农机购置补贴指导意见,重点对补贴资金分配及补贴办法进行了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对购置补贴工作的管理。 一是 及早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公布了2011年度农机推广目录,力争工作主动,力求尽快实施。 二是 采取因素法、公式法进行补贴资金分配,公开分配原则,增加工作透明度。 三是 与省财政厅联合召开了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加强部门协作,加大齐抓共管力度。 四是 层层签订补贴实施责任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进信息公开,完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严肃工作纪律。 五是 积极争取省财政安排补贴工作经费,创造工作环境,保障有效落实政策。补贴工作整体起动早,进展快,监管力度大,实施效果好。全省各级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O.6亿元,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资金近30亿元。共落实补贴机具194658台(套),受益农户达14.79万个。

(二)科学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为夺取粮食丰产丰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春季农业生产中,针对冬春连旱的自然灾害,提前启动抗旱机具补贴工作,大力组织农机投入生产,有力地服务了抗旱斗争和春季田间管理。三夏期间,受气候影响,小麦成熟从南到北时间差拉大,各级农机部门适时调整工作方案,加强信息引导,科学调度机具,协调柴油供应,强化技术服务,确保了小麦机收秩序和作业环境良好。全省共组织400多万台(套)农业机械投入夏收、夏种,继续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保证了我省夏粮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和秋作物适时播种。三秋期间,各地克服天气持续多雨的不利影响,共组织452万台(套)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做到适收一块,收获一块,适墒一块,耕作播种一块,实现了秋作物如期收获,冬小麦适时播种,为全年粮食丰收和来年夏粮丰产奠定了基础, 为保障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超千亿斤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主攻玉米收获机械化,力求农机化协调推进。 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要求,省局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的意见》,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各地积极克服前期阴雨天气和局部玉米倒伏带来的不利影响,共组织3.6万台套玉米收获机械投入机收作业,确保了玉米机收水平连续四年实现快速增长。 一是 继续实行农机补贴资金对玉米收获机倾斜。全省选定74个县(市、区)作为重点推进县,安排专项补贴资金用于发展玉米收获机。 二是 继续鼓励对玉米收割机实行累加补贴。焦作市、济源市、开封市政府分别安排400万元、300万元、150万元,禹州市、长葛市、林州市均安排专项资金,实行累加补贴政策,重点支持当地发展玉米收割机。 三是 继续实行玉米机收作业补贴。开封、郑州、焦作部分县(市)对玉米机收示范区内的玉米机收作业给予每亩15元左右补贴,济源市对参加三秋作业的玉米收获机,单机作业面积2OO亩以上的,给予600元燃油补贴。全省用于玉米收获机的补贴资金达3亿元。驻马店市玉米收割机较去年增加了800多台,周口市新增600多台。焦作、济源玉米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收率均在85%以上。郑州、开封机收率突破60%,安阳、鹤壁、新乡机收率在55%左右。74个重点县(市、区、场)有15个玉米机收率达到70%以上。

(四)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 从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入手,促进巩固提升,上档升级。 一是 抓好示范带动,树立标杆。继续开展了省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活动,命名了300个河南省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是 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发展壮大。省级重点扶持75个农机合作社上档升级。济源市、固始县等地财政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给予经费扶持,为合作社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 搞好培训,提高发展质量。各地组织对农机合作社法人代表、财会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切实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合作社发展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四是 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反包、土地托管、订单作业等方式,开展规模化经营,提升经营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到4182家,平均每个乡镇2.23个。全省农机合作社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25亿元,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0.5万台套,社均25台套。全省农机合作社正在实现由组织成员的松散型向以资金、技术、信息、机械、土地等生产要素参股合作、有效整合的紧密型转变。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并成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组织载体。

(五)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 按照农业部要求,研究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实施意见,就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从成立工作组织、建立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推广关键机械化技术、完善种植技术体系、开展技术培训等十一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认真加以落实。 一是 大力开展深松深耕作业。全省安排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近1亿元,安排1000万元支持400个农机合作社专项购置深松机具。各地因地制宜,精心实施,深松深耕作业取得新进展,全省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达到871万亩。 二是 加快推进水稻插秧机械化。2011年在水稻主产区安排10个市县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新增插秧机819台,共完成机插面积135.5万亩,增长73.3%。 三是 积极推进花生收获机械化。根据我省花生种植分布情况,2011年以驻马店市为重点市、正阳县为重点县,实施重点突破,取得明显工作成效。全省新增花生机械化收获面积93万亩,实施面积达到321.5万亩,其中正阳县花生机收率达70%以上。 四是 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进展顺利。2011年我省保护性耕作项目共在37个县实施,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132万亩,实施面积达到488万亩,增长37.2%。

(六)切实加强农机管理工作,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太康、济源、柘城、禹州、温县、辉县六县(市)荣获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围绕“综合治理,保障平安”这一主题,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省局荣获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奖。围绕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法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队伍“三项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农机事故下降50%,农机安全生产保持较好形势。按要求实施完成了首批40个县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达9533万元,县级农机技术推广和农机安全监理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规范开展农机试验鉴定、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开展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及时处理农机质量投诉,促进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组织实施了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5.8万人次,全面完成了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目标任务,农机化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七)积极组织开展重大活动,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舆论氛围。 一是 组织承办了“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5月份,承办了农业部和省政府在南阳市唐河县举行的2011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进一步打造了河南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 二是 组织承办了全国“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9月份,承办了农业部在我省焦作市举行的2011年全国“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代表与会,并观摩 “三秋”作业机械演示,提升了河南农机对外形象。 三是 参与组织了2011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有来自境内外16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产品涵盖了农业生产建设所需的各种机械装备,展览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观众人数均超过历届,增强了河南农机知名度。 四是 积极开展三夏系列化宣传报道。与河南日报等媒体联手实行四媒体联动,开辟了“行走大中原、见证丰收年”活动专栏,重点报道麦收情况。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每天报道麦收进度。利用农机化信息网发布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和报道600多条。 五是 成功举办了农机收割竞赛。为进一步营造机收大会战氛围,提高机手技能,6月份,我局与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协作在南阳市方城县成功举办了农机收割竞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总的看,一年来的工作卓有成效,农机化发展形势喜人。展望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机化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一是 中央进一步强调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各种要素向农村倾斜,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趋势更加明显,提高机械化水平、适时推进土地流转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要求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程,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较多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农机化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关注度增高,对农机化系统规范高效落实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机总动力持续较快增长,对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稳定提高机具利用效率效益、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农机化发展新形势,对提升农机鉴定、推广、监理机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体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和困难同在,希望大于困难。对此,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干部要满怀信心、坚定决心,坚持抓发展的劲头不能弱、抓发展的措施不能减、抓发展的速度不能缓、抓发展的质量不能降,进一步巩固农机化发展的好形势。

二、把握发展新要求,进一步理清农机化工作思路

当前,我国和我省均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处在传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任务更加繁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都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光荣的使命。我们要勇担重任,紧跟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入、积极作为,有力有效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 围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主题是农业科技创新。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九个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强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肯定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明确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重要文件中整段落、大篇幅、高要求地部署农业机械化工作尚属首次,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历史和时代的要求。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工作举措落实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具体行动中。

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机械化正深刻影响着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转变。特别是以农机作业能手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正成为先进农业科技的需求主体和应用主体。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这样紧迫。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 着力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农机化技术。以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为目标,重点突破水稻、玉米、油菜、棉花、花生、薯类等机械化技术瓶颈,形成适宜不同区域、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二是 着力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基地等三个技术转化应用主体建设。尤其是各地要切实加强公益性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建设,进一步理顺基层农机推广管理体制,合理设置机构,强化条件手段建设,提高推广服务能力。 三是 着力加强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要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打造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为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四是 着力推进联合协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评价考核机制三个机制建设,不断增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服务活力,提高农机推广服务效果,加快农机新技术转化应用。

(二)围绕 中原经济区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主动融入,积极作为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任务是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走好这条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三化”协调发展的难点是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突出解决好“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的问题,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结合农机化工作实际,要突出发挥四个作用。 一是 要充分发挥农机的物质支撑作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加快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进程。 二是 要充分发挥农机替代人力的作用,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替代人力劳动。要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保障农业劳动力转得出、稳得住,有序有效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发展。 三是 要充分发挥农机集成技术的作用,确保粮食安全。农业机械是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确保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目标的实现。 四是 要发挥农机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推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机械化与规模化相辅相成,规模化是广泛应用农业技术和提高农业效益的前提。要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机经营主体的发展,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跃升为农业强省。

(三)围绕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最终以6000万亩高标准粮田,确保2020年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1300亿斤。

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实现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既为农业机械提供了用武之地,也赋予了重要任务。规划要求到2020年6000万亩高标准粮田全程实现机械化,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为此, 一要 统一思想,加快融入。要深刻认识建设高标准粮田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大机遇和使命,抓紧研究农机部门如何对接工程建设,如何合理配置机械,尽快制定工作方案,及早付诸行动。 二要 按照“主攻单产”的要求,推进农业增产技术应用。要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农民购置大功率、多功能、低能耗机械,推动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机械更新换代,大力实施农机深松深耕作业,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挖掘农业增产潜能,提高农机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 三要 按照率先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目标,尽快实现薄弱环节突破。要在巩固小麦生产机械化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加大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根茎类作物机收等薄弱环节的推进力度,尽早在高标准粮田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四要 因地制宜,研究高标准粮田与农机服务组织的对接方式。要把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组织以承包经营、土地托管、订单作业等多种方式参与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为高标准粮田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同时,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还将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在这方面,我们的重点工作是,因势利导,支持一批龙头企业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的连接搭建载体。各地要认真调研,发现引导并支持有意愿的农业、畜牧业龙头企业领办农机合作社。

三、打造发展新亮点,扎实做好今年的农机化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要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持续求进”总基调,扎实做好农机化各项工作,努力打造农机化发展新亮点。

今年全省 农机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坚持以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有效增收、农村加快发展为核心,以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以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抓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为主要任务,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为重点目标,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重要抓手,以加快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为主攻方向,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夯实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

今年全省主要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是 :确保三个稳定,即确保全省机耕做到应耕尽耕;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5%左右。实现三个提升,即全省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73%左右;玉米机收率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60%左右;水稻机械化插秧率提升3.5个百分点,机插面积达到170万亩。做到三个持续,即持续推进水稻收获、玉米播种和秸秆还田机械化。提高三大能力,即不断提高机电灌溉能力、机械化植保能力和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实施,规范操作,力求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取得新成效。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第一批补贴资金计划安排8.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3亿元。继续按照增总量、调结构、破难题、促发展的思路,充分运用农机补贴资金,推动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的突破。按农作物区域布局,对水稻种植区插秧机械实行应补尽补,对玉米收获机械实行重点补贴,对花生收获机械补贴实行区域倾斜。加大对排灌机械、畜牧业机械补贴支持力度,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畜牧业发展。继续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政策有效实施。研究探索农机补贴资金结算方式改革,加快补贴资金结算进度。大力推进补贴管理软件系统普及应用,加快实现购机申请、审核、结算、档案管理等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严格执行国务院、农财两部的各项规定和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严查违规违纪行为。以严守法纪、规范操作为重点,着力构建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并重的腐败惩防体系,确保廉洁实施。各地务必高度重视,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纪律、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廉洁、高效地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富农的好政策实施好、落实好。

(二)落实措施,强化服务,力求在机械化生产组织上呈现新水平。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适时组织开展好各项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和技术服务,唱好农机作业的“四季歌”。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抗灾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全年的机械化生产任务。适时掀起春耕农业生产热潮。以小麦机收、玉米机播为重点及早谋划“三夏”农机生产。以玉米机收、小麦机播为重点打好“三秋”战役。抓住重要农时农机作业的高峰期,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不断拓展农机跨区作业领域、范围和规模,继续打造农机跨区作业品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加大信息化服务力度。启动实施“河南省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网络设施和智能调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力争局部地区投入生产运行。科学制定重要农时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保持重点区域的机具供需平衡,保持农机手的收益平衡增长,做好应对突发灾害的各项准备,提高农机化系统应对灾害性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坚持重要农时农机生产情况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准确把握农机化生产动态,提升机械化生产的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有序进行。不失时机地组织农业机械投入抗旱及病虫害防治斗争,为全省粮食安全提供农机保障。

(三)上档升级,持续求进,力求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上展现新作为 近年来,我省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主体,在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农业部和省政府充分肯定。继续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农机合作社建设上档升级。要坚持在扶持发展中促管理规范,在规范引导中谋良性发展。要进一步争取和扩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落实税费减免、信贷支持、机库棚建设用地等扶持政策。加强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再推出一批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农机合作社。下功夫引导农业、畜牧业龙头企业领办农机合作社,发挥融资、管理、市场、利益联接等优势,推动农机合作社上规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推动农机合作社与农机企业、金融企业开展“社企合作”,加快解决维修难、资金缺问题。大力引导农机合作社依法流转土地,开展土地反包、土地托管、订单作业等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服务,建立稳固的作业市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培训力度,加强先进农机合作社的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开展先进农机合作社观摩活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促后进的工作氛围。

(四)再接再厉,强力推进,力求在玉米收获水稻机插上实现新突破。 主攻秋粮生产机械化,加快玉米机收、水稻机插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的工作目标,要切实按照要求,继续把加快推进玉米收获和水稻插秧机械化作为主攻任务,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下大力气抓出成效。继续采取补贴政策拉动、行政组织推动、典型示范带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力予以推进。各地务必突出重点,从大局出发,切实保证农机补贴资金优先支持发展玉米收获、水稻插秧机械。鼓励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重点推广机械实行累加补贴、对玉米机收、水稻机插实行作业补贴。力争全省玉米收获机械新增1万台,水稻插秧机械新增800台。继续实行分类指导,引领全省玉米机收加快发展。巩固提升先行区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重点推进区玉米收获机械化,力争平均玉米机收率超过70%;突出抓好重点县玉米机收突破,力争大部分县(市)玉米机收率突破70%。坚持发展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大机械引进力度,搞好玉米跨区机收、水稻跨区机插。继续抓好示范演示、宣传推广工作,培育市场。要从普及玉米机播入手,推行标准化种植,为玉米机收创造条件。要加强水稻育秧设施建设,争取新增水稻机插面积35万亩。

(五)加强协作,拓展领域,力求在农机新技术推广上迈出新步伐。 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实施意见”,加强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攻关,确保工作成效。注重机具和技术的集成配套,探索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化融合机制,制定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种植模式及技术路线。争取部分农机农艺融合研究、推广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进一步加大深耕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力度。增加保护性耕作资金投入,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80万亩,总实施面积达到570万亩以上。以驻马店、南阳花生主产县为重点,抓好花生收获机械化面上推进、点上突破工作,先行县花生机收率力争达到80%。继续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抓好根茎作物收获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启动棉花收获机械化试点。开展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单位建设行动,不断提高设施高效生产和设施健康养殖科技水平。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高产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农机在集成农业技术、挖掘增产增收潜力、推动经营机制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尽职尽责,强化管理,力求在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再创新业绩。 继续组织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要把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列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培训工作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增强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坚决制止无牌无证和未经检验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投入生产作业。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与示范标兵”创建活动,进一步转变监理方式,提高监管能力。强化农机监理系统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好农机管理各项职责,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努力构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农机化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加强农机产品质量鉴定、质量调查、农机市场监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工作。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完善售后服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以开展3.15用户维权、农机市场打假、质量跟踪调查等活动为抓手,加强农机质量管理,及时受理和认真处理各类农机投诉,维护农民利益。结合农机购置补贴、阳光工程、新机具推广等工作,规范管理、加强督导,推动农机行业技能鉴定健康发展。与工商部门结合,加强农机修理网点管理,引导和支持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社会经济组织发展农机修理业务,为提升农业机械效能效益创造条件。

(七)务实重干,求实求效,力求在推进农机系统自身建设上达到新提升。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工作原则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切实加强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落实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一把手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科学决策、宏观管理、依法行政能力。要大兴勤政廉政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从关键部位的防范入手,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以农机补贴实施中发生的腐败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强化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要着力在完善措施、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上下功夫,始终把权力置于有效监督制约之下,确保廉洁从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系统文化建设,做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大力弘扬“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优良作风,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农机行业环境,大力增进系统内、外团结协作,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上来。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品格、作为一种责任,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低调实干、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科学运作、有效运作,把精力放到谋发展上,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不断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农业机械化工作使命光荣,任务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弘扬优良作风,如履薄冰尽职责、心无旁骛抓落实、创先争优求绩效,切实落实农机化好政策、维护农机化系统好形象、巩固农机化发展好形势,扎实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应有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