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焦裕禄精神”的水利传承

22.05.2014  15:07

来源: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5月20日 《河南新闻》头条          记者:朱胜宇

 

     

    提起历史上的兰考人们想到更多的是水患、盐碱、贫瘠。从50年前焦裕禄治理三害开始,兰考逐渐从颗粒无收走向产粮大县。焦裕禄精神也指引着一代代水利人为中原大地河渠成网,良田遍布而不懈努力。河南台记者朱圣宇报道:
    走进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田间,一条小河横穿南北,水流向南缓缓流淌。两侧麦苗青青,杨柳依依。这就是白云山南马庄交界河,为治理当地的内涝,焦裕禄亲自组织群众前来挖了这条排水渠。今年68岁的南马庄村民耿德宇当时就在现场:(出录音)
    “他说你们两个村交界挖一条河,就能解决你们村一千多亩地都可以排出去,就这条河,包括这个,村里面的水都可以排过来。挖了以后当年秋季就用上了,65年就不再吃通宵粮了。
    从此以后,“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洋,秋天不见收,冬吃通宵粮。”的状况不复存在,焦裕禄当年跋涉的“水淹地”,如今已变成了“兰考小江南”。南马庄村主任杨士祥:(出录音)
    “产量提高了,收入都跟着上去了,不管种菜了种水稻了种莲藕了,种小麦了,不管哪块地都成。这河道该硬化的都硬化了,水利条件能改变根本。
    当年兰考“三害”中,水害尤为突出。据记载,1962年全县90万亩耕地中,内涝56万多亩,占63%。挖排水渠只是焦裕禄治理水患的办法之一。焦裕禄总结称,兰考要坚持以排为主,排、灌、滞、涝、台、改兼施的方针,实施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的政策。兰考县水利局局长徐学忠:(出录音)
    “成立治理三害办公室,内涝主要是疏导,把水跟下游打通,开挖河道,修筑一些闸门、桥梁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我们又有三条大的排涝河,对于解决内涝的问题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兰考一代代水利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把水利建设作为强县富民、惠及民生的1号工程,大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13年荣获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兴修水利已成兰考的优良传统。徐学忠:(出录音)
    “兰考一共是102万亩的耕地,现在引黄灌溉面积是58万亩,再加上井渠,现在有效灌溉面积能达到80.6万亩,焦书记在这时我们河道32条,现在我们大大小小的河道已经达到了726条。

    主持人:多年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赋予焦裕禄精神以时代内涵,已经成为我省水利系统的重要使命,为我省粮食连年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继续来听报道:
    研究生毕业,在基层水利科学试验站一干就是13年的冯跃华,“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用试验站积累了30年的试验资料,为我省粮食生产和灌区节水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冯跃华:(出录音)
    “在咱豫东地区推广很好现在,给农民传授一些减少损失的一些损失和办法,向灌区水稻种植区的农户传授一些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当代“大禹式”水利工程建设者陈建国,“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质量、进度,带着年逾七旬的父亲修干渠。陈建国:(出录音)
    “夜里有时候四五点,听他们打电话说问题不对了我就直接对讲机给他们通话,看有些工程面存在什么问题。
    多年来,在焦裕禄精神的指引下,我省水利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千多座水库星罗棋布,两万余公里河道堤防整修加固。河库相连,灌渠如织,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滋润着千里沃野、万顷平畴,使我省以全国1.47%的水资源占有量,生产了全国10%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6%的人口。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张小敏:(出录音)
    “通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成恢复灌溉面积39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12万亩。形成了覆盖田间的灌溉网络系统,实现了渠通、水畅、节水、增粮的目标。
  在承载五千年文明的河南,重任在肩的水利人,正在描绘着一幅幅盛世治水的磅礴画卷,不断创造着中原水利的惊艳传奇。省水利厅厅长王小平:(出录音)
    “为解决水利工程问题,已经拿出了建设性制度;为排查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问题,已协调组织3000名移民干部到1.9万个移民村,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