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三版整版长篇深度报道我省教师队伍建设

01.03.2016  14:03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神州行·河南 启动全科教师培养计划 抓好职前培养职后培训 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 河南“组合拳”促教师教育转型   记者 李见新 王友文 陈强 禹跃昆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以学分银行为抓手,推进教师培训模式改革;以‘互联网+’为抓手,推进教师教育转型升级。”日前,在谈及“十三五”时期全省教师教育发展战略时,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如是说。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句顺口溜曾是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教师队伍状况的形象描述。其实,不光在台前县,教师人数不足、年龄偏大、素质不高,是2009年之前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普遍面临的问题。      转机从2009年出现。这一年,河南首次启动实施“特岗计划”。7年来,中央财政、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经费38.5亿元,招聘特岗教师7.62万人,占全省乡村教师的22%,覆盖107个县、5000多所学校。      仅台前县就通过“特岗计划”补充教师1031名,占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1/3,农村学校达到1/2。“正是‘特岗计划’这一教师补充机制,为台前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台前县教育局局长张廷国说。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的师资短板,河南又启动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从2016年起,首次招收1000名免费师范生,为乡村教学点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教师。      教师招进来了,培训培养好才是关键。在这方面,河南又实施了“两手抓”: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在职前培养方面,河南采取政策引导、项目集群的方式,持续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目前己完成了4个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20个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任务,顺利实施了由1650名高校教师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双向任教的“双导师制”。      在职后培训方面,河南逐步建立起“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修”的五级联动机制,并将教师培训经费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督政内容,明确规定“教师培训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财政拨款应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至2.5%专项安排”。近4年来,河南投入专项资金8.26亿元,累计培训教师100多万人次。      2013年,河南启动实施了旨在造就领军人物的“中原名师”培育工程,配套建立了旨在发挥名师作用的中小学教师梯队攀升体系。按照计划,到2020年,河南在全省培育认定100名中原名师、6000名省级中小学名师、4万名省级骨干教师,引导各省辖市培育6万名市级名师和骨干教师,省辖市引导县级培育9万名县级名师和骨干教师。      与此同时,河南完善了一系列教师教育标准,构建起具有河南特色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培育教师教育的第三方组织,综合运用第三方与网络匿名评价等方式,强化绩效考核并与奖惩挂钩;引入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智力资源,对教师培训进行发展性评价;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初步构建起教师教育治理体系。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河南目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己经打出6套“组合拳”,即:抓师资补充,为基础教育播下“种子”;抓师德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脑子”;抓职前培养,让师范生系好教育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抓职后培训,搭建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台子”;抓“中原名师”,培育好基础教育师资的“尖子”;抓质量保障,探索一条教师教育治理的“路子”。 (2016年3月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  
“养”好教育的“工作母机”  ——河南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透析   记者 禹跃昆 王友文 陈强 李见新    巩义市教体局组织开展教师高效课堂培训。王海良摄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常启武摄      “教师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如是说。      河南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教师大省。全省教师的数量,不包括高校就有100多万人。      “十二五”期间,河南通过强化师德建设、教师培养、终身学习、梯队建设、教师补充等体系的建设,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努力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河南新乡、濮阳、长垣以及河南师范大学等地采访,探寻这个教育大省教师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给从教三十年教师出书      关键词:师德激励机制      记者在河南省长垣县采访,听到几件新鲜事:长垣县编印了《杏坛春秋30载》,收录当地所有满30年教龄老教师的个人简介和从教感言,并颁发从教30年荣誉证书和奖品。      除了给老教师出书、立传,当地领导还为退休教师送匾、挂匾,纪念教师光荣退休。      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组织开展退休教师荣休仪式和探索建立教师荣誉制度,是构建师德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在省委、省政府核定的全省教育系统三个表彰事项中,师德标兵评选占其一。目前,河南己在中小学教师中试行优秀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定期安排中原名师外出,让教师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我宣誓: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15年9月10日,在中州大学教师代表的引读下,包括该校校长毛杰在内的学校教职工进行了《河南教师誓词》宣誓。与此同时,河南各地各校也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教师誓词宣誓仪式。      “此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弘扬高尚师德的意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在工作中存在的某些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等有损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的非主流现象起到了教育和警醒作用。”毛杰说。      2014年9月,朱清孟在北京参加全国教师节表彰大会时,晚间斟酌写就教师誓词,随即启动了教师宣誓活动。      除了激励和教育机制,河南还把师德宣传作为主渠道,以系列主题活动为抓手,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每年河南省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品牌,即一年一个主题、一系列活动、一系列典型的“三个一”活动。朱自锋说,这项活动每年春节前就开始提前谋划,贯穿全年。围绕主题,持续开展演讲、征文、巡回报告等系列活动,形成一张独特的文化品牌。      2010年“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2011年“我把青春献给党”,2012年“教育崛起,教师为基”,2013年“学习身边的‘张丽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2014年“学习张伟,践行焦裕禄精神”,2015年启动首届“河南最美教师”公益评选及颁奖典礼活动,来自省内外的报道与点赞达100多万条。      “近年来,通过强化师德教育为基础,以建立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监督‘五位一体’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着力构建起河南省基础教育师资师德建设体系,以此引导广大教师实现自律与他律、立德树人与依法从教的统一。”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说。      小学教师走进大学讲堂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过去,师范类专业学生学习3门教师教育课程,即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俗称“老三门”。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呈现出“两张皮”,教师教育本色未能体现出来。“着力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决不能让师范生一上岗任教就需要进行补课性的培训,要成为教师教育人的责任。”河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朱自锋说。      让师范生系好教育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河南的一句座右铭。自2012年起,河南省教育厅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持续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程。      创新实验区、教改项目、双导师制、精品课、卓越教师、师范生技能大赛等核心举措先后被推出。      刚刚获得第三届全国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的3名大学生,一下飞机就被郑州外国语学校用专车“抢”到了学校。学校为他们举行专场招聘,提供丰厚的待遇。      让这所河南知名高中如此青睐的大学生,正是河南师范大学培养的学生。为此,朱清孟还专门作出批示:向获奖的学生和河南师范大学表示热烈祝贺。      2009年起,河南师范大学就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为了能让教学更接地气,河南师范大学大力推进双导师制,专门聘任了60余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一线教师作为双导师制校外指导教师。每年,河南教育厅评选出“中原名师”后,河南师范大学将其全部聘为学校的硕士导师。      任园,新乡市外国语小学数学教师,河南省名师。让任园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还能走上河南师范大学的课堂,为大学生授课。      学生们的评价让任园更是没有想到:“令人折服的授课方式,把情感融入学习中恐怕是最高的学习境界了,这应该也是日后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所追求的!”      除了内联,还要外引。河南师范大学以“河南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和“1+100省级示范高中写作共同体”为支撑,向基础教育追寻源头活水。      目前,全省己聘任双导师制教师1650名,培训教育类课程师资600人,立项教改项目1628项,培育93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立项建设54门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实施15项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个试验区己投入使用,覆盖了全省所有师范院校和全省五分之四的区域,构建了一个由20所高校、16个省辖市教育局、12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和教研室、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成的合作共同体。      “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集群的教育专项投入,我们把基础教育的课改成果移植到了师范生的培养中,同时也把高等师范教育的优秀成果应用于基础教育之中,推动了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的深度合作,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两张皮’变成‘一盘棋’。”刁玉华说。      教师培训送到了家门口      关键词:教师终身学习      如何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新体系?河南的做法是,依托“国培”、启动“省培”、引导“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以“国培”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六位一体的培训机制。      在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一一卫辉市教师进修学校采访,你会发现一个怪现象:在校的教师很少,因为基本都下乡去了。      “传统的培训,都是短期集中式,形式单一,又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校长张良凯说,如何给教师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满足教师不断提升的培训需求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县培大有可为。      为此,该校加强了培训后期的跟踪服务,逐步总结出了“五段互动跟进”培训模式。      即:教师培训机构完成某一个培训项目的集中培训环节后,对培训对象所进行的后续性指导和互动交流,从而把握培训对象的发展动态,不断解决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以任务驱动,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呈递进式、螺旋式上升。      城乡教研联动共同体、需求调研、现场会诊、案例研讨;除了教学培训,还有督导员培训、财会人员培训、安全培训、档案员培训等。这些更具针对性、更接地气的培训,相继送到了教师的课堂上。培训者走到了教学一线,参与到了教师成长的动态过程中。      为了固化教师的动态成长,学校特别设计了《中小学教师跟进式培训报告册》。在卫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主任张薇给记者打开了卫辉七中教师郭丽娟的跟进式培训报告册。在这本小册子里,记者看到了教育理论研读、参与式活动记录、教学设计、跟进培训总结等郭老师的所有动态成长轨迹。      “作为面向乡村教师最基础、最前沿的服务平台,河南省每年安排4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县级培训机构的发展。”朱自锋说,“原先,县级培训机构一直在减少,最少到过70所。现在己经恢复到100多个。”      目前,全省己建成5所和34所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规划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标准化,并着力推动县域内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新型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同时,组建了全国首家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联盟,定期举办校长论坛,作为第三方组织受委托开展评估。      在新乡,一幅囊括全部教师、全部培训的更大画卷正在展开。      2015年11月30日,新乡市教育局印发了《新乡市教师教育学分银行实施方案》,建立起河南省首家教师教育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是一种具有模拟、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习者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的管理模式。      “学分银行具备银行的基本功能,如存储、兑换功能。”新乡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建学说,“不过它存储的是学分,汇兑的是学历或证书。”      刘建学告诉记者,我们把全市所有教师、所有培训全部纳入到学分银行中,规定五年为一个周期,总学分不低于360学分。      “一个学期没有完成学分的可以借贷,但是要还利息、多培训;超额的教师,可以把多出来的学分兑换成‘培训淘宝币’,用来买书、查阅更高级别课程资源等。”刘建学说。      除了县培、市培,近5年来,河南认真实施“国培计划”,累计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26亿元,培训教师近100万人次;在“国培”没有覆盖的领域,累计安排专项经费8000元,实施“省培计划”。与之相配套,构建了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省级教师教育监测平台,强化对教师培训的绩效考核,初步形成“调研十规划十智库十引导十制度十绩效”的教师教育治理模式。2016年还将在全国较早启动“互联网十教师教育”行动计划。      教师攀升有了更高目标      关键词:教师梯队建设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正在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教师教育也从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刁玉华说。      朱自锋坦言,从现实来看,许多教师评完高级职称后,感觉己经到了最高峰,遇到了职业倦怠和平台期。      为此,从2013年起,河南省教育厅每年安排500万元,启动实施了中原名师培育引导工程,致力于构建起以中原名师为引领、从新入职教师到教育教学专家、从校级骨干到省级骨干、从县级名师到省级名师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师梯队建设体系。      中原名师是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的“塔尖人才”,是“豫派名师”的代表,对于遴选确定的中原名师,省教育厅给予每人20万元的经费资助。      河南省委组织部将中原名师列入省人才质量发展指数,河南省人社厅将中原名师、省级名师列入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不占原有基数,极大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河南省首批中原名师、濮阳市三中语文教师路桂荣的名师工作室里,成员中除了5名全市最优秀语文教师外,还有来自农村校的骨干教师、刚刚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甚至还有刚来学校参与教学实践的师范生。      目前,濮阳市探索建立了“合格教师一骨干教师一学科带头人一教学名师一专家型教师”5个教师专业化成长阶梯。      除了优化结构,濮阳市还打破学科界限,组建跨学科名师工作坊。      每周四下午三点到四点半,濮阳七中五楼的名师讲堂里,毛毛虫工作坊的18名成员都在这里开会,成员有校长、有各个学科的老师。      都娟,是工作坊的主持人,同时也是都娟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她告诉记者:“原先以我的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组建了濮阳市生物教研联盟。”      “2015年7月,为了响应市教育局的组建跨学科名师工作坊的要求,我在全校发出了关于组建家庭教育工作坊的招募通知,打破学科界限、打破行政身份。”都娟说,没想到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教育孩子的王道是自己先成长。”“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什么人,远比现在的成绩更重要。”每天感悟一句话、无领导小组讨论、抽奖分享,内容精彩纷呈、结构精心设计,一个半小时高强度、高质量的互动研讨让成员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为了量化考核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濮阳对全市名师工作室实行动态考核管理,不达标的名师工作室要摘牌。      “去年,有三个名师工作室没有达标,就被摘牌了。”濮阳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王章喜告诉记者。      2015年起,河南省启动实施中原名师“百人计划”,系统地提出了“12345”的名师队伍培育模式。“1”就是打造一个豫派实践型教育家群体;“2”就是实现“两个重在”,重在培育、重在考核;“3”就是构建“三个平台”,名师培育基地平台、名师工作室平台、教师发展学校平台;“4”就是发挥示范、带动、引领、辐射“四个作用”;“5”就是做到思想、保障、任务、管理、推广“五个到位”。同时,按照“以育为主、周期设计、整体推进、导师引导、课题引领、分批产生”的工作思路,变一年一评为6年统筹,分批分期认定122名左右的中原名师。      这一模式也在河南发酵,朱清孟厅长在全省教师工作会议上宣布,要将原有的中小学“中原名师”、职业教育教学专家、高校教学名师等项目进行整合,设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中原名师”项目,把“中原名师”打造成河南省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品牌。      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      关键词:教师补充体系      “在上世纪90年代‘民师转正’的教师正陆续退休和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建立稳定有效的补充机制,成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朱清孟说。      河南的做法是,补足配齐,优化结构,高端引领。      具体来看,以补足配齐为重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等方式,初步实现学前教育师资补充的正常化;以结构优化为重点,同步实施国家和地方“特岗计划”,己招聘7.6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初步实现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均衡化;以高端引领为重点,实施“硕师计划”,累计招聘1380多名农村教育硕士到农村学校任教,初步实现高中教育教师队伍的优质化。      “黄河滩区的学校,留守儿童多,阅读书籍少。”濮阳县昆吾社区小学特岗教师刘海燕介绍说。      昆吾社区地处黄河滩区。为了提高滩区居民生活水平,濮阳县启动了集中搬迁黄河居民、建设滩区社区的民生工程。昆吾社区小学是昆吾社区的新建配套学校。      在这所新建滩区学校里,一共有9名老师,特岗教师就有5名,己经撑起了半边天。      2012年,特岗教师刘海燕来到学校,发现学校没有阅读室,因此在同为特岗教师的校长杨承的支持下,在90天中就建起了阅读室。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目前阅读室己有图书2258本,绘本、文学、科普等种类多样。      现在,刘海燕准备探索开发“阅读特色课”,阅读成了她专业化成长的阶梯。而校园里也从静寂无声,变得书声琅琅。      在延津县,政府多措并举通过实施“暖心工程”,即待遇暖心、事业暖心、感情暖心,为每位特岗教师办理了“二险一金”,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攀升体系,必须配备洗衣机、洗浴间,温暖了全体特岗教师的心,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献身延津的教育事业。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结构,缓解音体美科等薄弱学科、紧缺学科教师短缺矛盾,实现对乡村学校的精准师资扶贫,河南决定以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为载体,启动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试点,从2016年起开始招生,每年计划招生1000名,为农村教学点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教师。      “河南将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师范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与专业、质量评价以及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朱自锋说。      悠悠万事,唯变革大。河南在用行动叙说着中原大地教师教育的故事,在传统的师范教育走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型期,让我们共同呼唤一个有灵魂、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以此承载“工作母机”第二春的梦想。  (2016年3月1日《中国教育报》三版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