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1.24万人将陆续搬迁 涉及50个县(市、区)

26.10.2017  06:11

 

易地扶贫搬迁进入攻坚阶段

核心提示|面对山区等地群众脱贫的渴望,迁建成为造就其生活新出路的重要方式。近日,《河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正式出炉。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影响,滩区、山区等地长期成为我省较为集中的贫困地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地区”。而借助扶贫搬迁带来的新契机,不仅能让这些群众摆脱贫困生活困扰,更能因此形成具有潜力的城镇化新区域,使我省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发展获得新的引擎。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启动

当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时,易地搬迁,就成了解决贫困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日,省政府正式发布《河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这份关系到我省诸多贫困山区等地居民未来生产生活问题的指导文件中,详细安排了相应人口的具体搬迁时间表和方式。这不仅是我省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上的细化落地,也意味着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走向全面推开阶段。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如何快速推进实施,也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大内容。”省发改委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去年6月,我省就易地扶贫搬迁问题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着重聚焦于明确搬迁重点区域和各地农户条件、安置点设置、搬迁补贴与补偿等直接与扶贫搬迁密切相关的内容。“目前我省对于该项目的实施细则已明晰。在调动贫困人口搬迁积极性的同时,也将确保搬迁农户生活有改善、收入有增加、发展有前途。”该人士表示。

作为当前扶贫工作的“头号工程”,从2003年起,我省就开始不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09亿元,搬迁安置贫困群众12万户、51.4万人。其中“十二五”时期搬迁人口25.4万人。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原来居住在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山区贫困群众,就近搬迁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集中安置点居住,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开发式和精准式扶贫,深受贫困群众欢迎。

而此次在总结之前搬迁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将继续减轻农户搬迁负担。《规划》提出,将免除搬迁农户自筹资金,原定由其承担的3000元费用,将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各1000元标准分担,其中省直管县(市)及其他财政直管县的市级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承担,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规划》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补贴方式上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搬迁农户主动性。

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根据《规划》,我省将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1.2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04万人,同步搬迁人口5.2万人。涉及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济源市等11个省辖市,巩义市、汝州市、固始县等3个省直管县(市),共50个县(市、区)。按照计划,我省欲在2016年完成9.7394万人搬迁,2017年完成10万人搬迁,2018年完成5.8011万人搬迁,2019年完成0.4978万人搬迁。为积极稳妥推进,2017年至2019年搬迁任务争取提前一年启动,按年度完成搬迁任务,2020年进行搬迁扫尾和巩固工作。

在搬迁方式上,则采取自然村整村搬迁和分散搬迁两种方式。其中,生产环境差、贫困程度深、地质灾害严重的村庄、居住农户2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村庄,原则上以自然村整村搬迁为主,并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给予优先安排。

而在安置方面,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我省将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因地制宜确定安置地点。上述发改委人士以集中安置为例,安置点将按照有利于农民生产、实现就业、稳定脱贫的原则,在靠近县城、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等区域进行安置。“根据计划,我省将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约28.7万人,分散安置约2.5万人,让搬迁人口尽量获得稳定、可发展的生产生活环境。”他表示。

采访中,不少政府以及地方人士均表示易地扶贫搬迁能够快速铺开,与当前河南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如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刘先生就认为,易地扶贫搬迁虽然是个老话题,但真正发展主要还在近两年。随着全面小康时间节点的接近,扶贫搬迁工作越发受到重视,我省已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五大路径之一,并先后出台了《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意见》《河南省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政策文件,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保证。

同时,从国家到河南,多元化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愈发明显,投资渠道不断拓展。此外我省也制定安排贫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并允许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交易,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资金支持。

更为关键的是,我省近些年在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模式、协调资金投入、区域规划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搬迁区域的群众,饱受贫困困扰,迫切渴望通过搬迁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而之前的探索,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群众搬迁主动性大大增加,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当前是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时机。”刘先生表示。

困难之下考验整体规划协调能力

虽然搬迁的重大意义不言自明,但面对涉及数十万贫困人口的“搬家”问题,扶贫搬迁仍有着不小的挑战。

“客观来看,‘十三五’时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上述省发改委人士坦言,在短时间内完成31万多人的易地搬迁,其搬迁任务之重、工作难度之大、实施时间之紧、投资力度之大,在我省前所未有。同时,易地搬迁工程的实施,虽然改善了搬迁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但对于搬入区来说,拓宽增收渠道、发展后续产业仍然较难,这将制约搬迁群众的稳定致富。

唯创咨询分析师魏东明则认为,由于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区等地,适宜安置的水土资源匹配条件有限。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让建设用地日益紧张,保护耕地“红线”也极为艰巨,这都是扶贫搬迁工作的巨大挑战。

资金,是扶贫搬迁的另一大问题。根据建设规模、平均工程造价等数据测算,“十三五”时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将达到197.8585亿元,资金需求巨大。而安置住房和配套水、电、路、基础电信网络、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也要依据不同安置方式,扎实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培训等后续发展工作,工程庞大、工作复杂。

为解决这些问题,此次《规划》从人口容量、土地容量、产业扶持等多方面进行了明晰的规划。《规划》表示,我省将瞄准搬迁人口的脱贫目标,立足安置区资源禀赋,依据不同搬迁安置方式,通过整合相关资金,采取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资产收益扶持等方式,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发展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确保搬迁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所在地已多次召开易地扶贫搬迁专项会,对产业支持、技能培训进行安排。当地已在接洽农业加工、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旦易地搬迁完成,就可立刻让搬迁群众进行培训和工作,让其生活得到稳定保障。

而面对各级财政在易地搬迁扶贫上所背负的压力,我省也创新性地允许易地扶贫搬迁原有宅基地具备还耕条件的,全部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并予以优先安排。同时,易地扶贫规划还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一些政策进行调整,避免部分地区出现入不敷出情况。

“之前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结余出来的指标,只允许在县域内流转,不能出县,土地收益较低。”刘先生解释,如今特别允许指标在省域内流转,这就确保了当地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收益,从而分担易地搬迁扶贫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除此之外,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同样是“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措的重要创新。如农发行济源分行人士就表示,借助农发行、国开行以及省级投融资主体,易地扶贫搬迁的近半数资金可通过专项金融债得到筹集。“这部分资金会专门建立项目库,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需要,实现信贷和易地扶贫需求的对接。”

魏东明认为,易地扶贫搬迁,对于改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和加快我省脱贫致富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看,科学有序、积极稳妥的原则在易地扶贫搬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迁入区将创造更多的创新发展模式,也将为河南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命题上,增添新的成绩。”他说。

□记者程昭华文白周峰摄影

【责任编辑:张怡 】
河南计划“十三五”期间 易地扶贫搬迁31.24万人
省政府近日公布《河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1.河南一百度
省财政下达易地扶贫搬迁省级财政资金1.8亿元
        为支持做好我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近日,省财政下达易地扶贫搬迁省级财政资金1.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