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粮食大县的“种粮经”

01.12.2014  19:15
      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河南省滑县,常年种植粮食270余万亩,总产27亿斤以上,已连续22年位居河南省粮食产量第一位,连续11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今年虽然全省遭遇持续伏旱,滑县粮食生产却再夺丰收。“除了得益于国家强农支农惠农的政策之外,主要在于滑县人崇农重粮,真抓实干。”滑县县长陈忠向记者道出了大旱之年再增产的根本原因。

        “四力”聚合,写出增产新数据

        11月24日,如洗的碧空下,滑县大地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新绿麦苗。阳虹家庭农场的当家人耿爱丽笑着对陈忠说:“今年种麦的时候墒情可好了,你看这麦苗长得多喜人!”

        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比去年都有所提高,预计粮食总产量比去年能增长10%左右。陈忠说:“我们能够在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再攀新高,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力’:政策给力、支撑有力、干群努力、天气助力。”

        陈忠告诉记者,国家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精准发力,滑县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不打折扣,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2.5亿元资金及时发放到了种粮农民手中,充分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支撑有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完善农田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是抓科技,重创新,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了粮食单产。

        “在持续高温少雨的干旱面前,我们全县上下齐动手,机、泵、管、带齐上阵,干群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干旱天气的主要矛盾是降水量少,但有利的方面是带来了良好的光照条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轻,我们充分利用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发挥全县3.6万眼机井和引黄补源的优势,指导农民科学及时开展灌溉,对夺取全年丰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陈忠说。

        “双高”创建,创造农业新常态

        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的种植大户黄国兴对记者说:“以前我们种地就怕旱,可今年大旱对我没影响,因为现在水利、电力和技术都跟得上。”

        “今年夏秋,我们滑县同河南其他地方一样也遭遇了旱情,但为什么对我们影响较小呢?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陈忠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全县开展了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井、田、林、路、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和提高。

        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是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滑县按照“全县一盘棋、措施一体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则,打破乡镇界限,规划了155万亩高标准粮田,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握指成拳,集中投放,全力开展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其中,以10万亩白马坡和26.5万亩卫南坡为核心,打造了50万亩、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农田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在今年抗旱保丰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农业部首批确定的全国50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之一,滑县按照“高标准粮田建设到哪儿,高产创建就跟进到哪儿”的原则,将高标准粮田建设与高产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今年,全县将15个小麦和15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方全部安排在了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农机补贴、良种补贴、植保工程、沃土工程、阳光工程等科技项目同步跟进,大力推行“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实现了良田良策相辅、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辐射带动了全县粮食稳定均衡增产。

        “五良”一体,形成保粮新机制

        陈忠告诉记者,滑县能够取得12年的粮食持续增产,除了国家强有力的惠农富农政策以外,还在于一套具有滑县特色的保粮机制,就是抓“五良”。即:强基础抓良田、扶龙头抓良种、推科技抓良法、提素质抓良农、重举措抓良策。

        他进一步解释,抓良田就是高标准粮田建设和高产创建。通过强化基础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才能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而在耕地面积增加空间受限之后,要想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以持续提供优良品种作为保障,这就是抓良种。现在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抓良法包括打造三级科技服务团队,创新服务手段,为粮食生产提供科技服务。滑县有河南省首家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还有15位国内知名专家组建的专家服务团,有农技、土肥、植保、农机等专家组成的高产创建技术专家组,为全县粮食生产出谋划策,排疑解难。现在,滑县的航空植保也走在全国前列,还规划建设了6个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18个农情远程监测系统。

        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滑县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新时代农民。

        “滑县作为河南第一产粮大县,县政府始终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粮食生产。2012年,财政投入农业资金2.4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1100余万元;2013年,财政投入农业资金7.8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达5800余万元;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财政投入5.4亿元。”陈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