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构建“1+20+X”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25.10.2019  17:00

  洛阳理工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站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深度,站在全学科、全课程育人的广度上深入思考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涵,深入研究针对理工科大学生成长规律、发展需求、心理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措施和方法,探索形成并不断夯实了“1+20+X”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重顶层,构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机制。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由学校全体校领导和宣传思想、教务、思政课、人事以及全体教学机构负责人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把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融入主题党日、融入政治学习的建设机制,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在全体教职工全覆盖、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在全体教职工中全研讨、课程思政建设措施在全体教职工中全落实。


   重调研,摸透理工科学生课程思政的内涵需求。 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受众,深入开展研讨座谈交流,真正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学校数学与物理教学部高等数学教师、学校第二届最美教师李振平在《高等数学B》课程思政重点项目的申报、建设、落实过程中,召集相关学生进行了19次的调研、研讨和交流,让《高等数学B》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更加得力、手段更加丰富、学生的接受度更强,在讲课过程中语言运用更接地气、育人元素更易接受,课堂上的掌声逐渐响了起来。


   重协同,让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在理工类大学校园,囿于专业学科特点和教育历史背景,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挖掘教授课程中蕴含思政元素的能力和敏感度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重视互动、重视协同,让思政课教师分批次、分院系、分专业深入到全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思政课教学能手侯丙孬系统参与了学校数学和物理两类公共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亲身体验他认识到,把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互动上升到学校政策层面是打造“三全育人”大系统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授课过程中的专业针对性,有助于全面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元素,有助于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重层次,夯实“1+20+X”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在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细致化、长期化的工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不断打磨、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经过深度思考,学校提出了“1+20+X”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1”指思政课。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提纲挈领、示范引导的关键作用,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夯实思政课建设是前置条件。“20”指20门重点建设课程。学校遴选教师综合素质强育人敏感强、课程蕴含育人元素明显、受众学生数量多的20门课程作为重点项目强化建设,提炼方法、积累经验,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打好头阵、当好头雁。“X”是学校全部课程。学校全学科、全课程不断融入,有层次、有步骤推进,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覆盖。


  (洛阳理工学院  马玉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