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之乡”6万人的脱贫路

10.04.2017  21:11

      说起镇平,声名远扬的“玉雕之乡”总让人忽略掉这里还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重点县”,经过2016年上半年的精准识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791户、62086人,总量居南阳市第二位。

      “脱贫路上,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镇平县依然做出了2018年全县整体脱贫摘帽的承诺。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镇平县实际的脱贫道路,成为近两年来镇平县委、县政府最大的课题。

      “一把手”为何屡次面红耳赤?

      镇平县共有7个一类贫困乡镇,在410个行政村中有388个村中分布有贫困人口,占比达94%。

      “镇平县的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广、贫困程度深、致贫的因素多,因此带来的脱贫的压力也比较大。”镇平县扶贫办主任王清润介绍。

      脱贫攻坚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贫困人口基数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脱贫攻坚更需要政策、资金、人员等多方位的鼎力支持。

      “如何破解扶贫产业的发展瓶颈?”“扶贫龙头企业的贷款问题如何落实?”“易地搬迁如何快速推进?”……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镇平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抓落实。

      “每一次专班会议,各部门一把手为了解决扶贫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是常有的事。”王清润说,镇平县成立了由县处级领导同志牵头,扶贫办统筹,相关部门牵头的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等16个专班,实行“三专”推进,在县、乡、村三级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同心协力抓扶贫的局面。

      不来往的娘家人,缘何主动送来了新电视?

      3月29日,在高丘镇史岗村见到韩海霞,她正在距离新家不到200米的玩具厂里上班,在这里她每天能够挣到50到60元,丈夫在附近的砖厂每月有1600元的收入。

      “做梦都会咯咯地笑,谁也没想到我们还能有这样的好日子。”下班后,她领着记者到了她搬迁的新家,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焕然一新,今年3月15日,她和村里共73户,359人陆续从山上搬迁到这里。

      韩海霞今年40岁,早年因为执意嫁给比自己大13岁的丈夫,两个年幼的孩子加上丈夫也没有一技之长,一家人常年只能靠山上的三亩地为生,娘家人一气之下与她断了来往。

      “山上没有丘陵地,也没有水,只能靠天吃饭,年景好了一年能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年景不好,连本钱都要搭进去了。”韩海霞说,在山上时,他们每天都要从镇里拉水吃,在拖拉机中附上一层塑料薄膜,盛满水后再返回山上,天热时每天要来回两趟。

      生活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经过精准识别,史岗村确定贫困人口359人,易地搬迁73户,韩海霞成为其中之一。从选址、规划、征地到施工,高丘镇成立了由贫困户组成的易地搬迁监督小组,全程参与,保证了整个工程的透明、阳光。

      “看着我们搬到了新房,生活有了奔头,娘家人也放心了,特意给我们买了一台新电视。”韩海霞说。

      2016年镇平县按照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同步、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同步的原则,有148户实现县城搬迁,在史岗村、二龙乡老坟沟村等4个集中安置点,集中搬迁158户。按照群众意愿,采取插花搬迁和投亲靠友的形式安置82户。在这些搬迁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和整村统筹推进、同步规划、实施,让更多像韩海霞一样的贫困群众能够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管家村里来了“扶贫管家”

      “下雨一腿泥,庄稼运不出去烂在地里没收成,村里穷得叮当响,邻村的姑娘家拦着不让嫁进村来。”说起王岗乡管家村,村支部书记吴伟坦言,管家村曾是镇平县有名的落后村,2016年精准识别贫困户53户,133人。

      如今,走进管家村当年的扬尘路已经没了踪迹,平坦的水泥路也通到了每家的门前,村里依托花卉苗木产业和养殖场不仅解决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也让村里有了勃勃生机,2016年管家村实现了脱贫摘帽。“能够顺利完成脱贫任务,与我们村里的‘扶贫管家’分不开。”吴伟说。

      在管家村,80后的第一书记王雷,带着来自3名县人大的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里,先后争取县供电公司投资18万元改造变压器一台,协调公路局为管家村改造了老旧的危桥,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国开行对贫困村的投资。从贫困人口的建卡立档到进行“两委”班子建设,协调项目落地,帮助贫困群众和扶贫企业对接,改善村里的教育条件……

      而对于管家村的吴爱俭一家,县人大主任赵水更是从吴爱俭女儿上大学的学费到就业问题都作出了承诺。“赵主任说了要一管到底。”吴爱俭告诉记者。

      像第一书记王雷和赵水一样,在镇平县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都有“扶贫管家”。镇平县建立了“包乡联村帮户”制度,由7名县委常委各联系1个一类贫困乡镇、分包一个贫困村、帮扶6户贫困户,其余29名县处级干部每人分包1个贫困村、帮扶6户贫困户。122个县直单位和企业开展定点帮扶,对65个重点贫困村(含2015年已脱贫的村)全部派驻了第一书记和由乡科级干部任组长、3名以上人员组成的工作队驻村帮扶。

      扶贫产业让老吴的眉头舒展了

      见到管家村的吴国彬,70岁的他原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因为唯一的儿子身患尿毒症,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现在好了,我和老伴每天在花卉合

      作社给人打工能挣上70元的收入,村里的光伏发电每年给我们3000元的分红,再加上地里的收成,政府给的低保,每年也能有万把块钱的进账,我们的基本生活没有问题。”吴国彬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他新买的冰箱。愁眉不展的他眉头舒展开来,话语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吴国彬看来,生活的改变多亏了村里花卉苗木产业、养殖等产业项目的发展,目前,管家村的花卉苗木产业、光伏发电项目、铁牛养殖场如今都已初步成为该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的发展让村里有了“造血功能”。

      像管家村一样,在镇平县,产业扶贫持续推进“1+1+N”模式,以光伏产业作为扶贫重点产业,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光伏产业全覆盖。以石佛寺玉雕加工、贾宋苗木花卉种植、侯集金鱼养殖等已经成熟的产业为基础,实现一乡一业,让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发展多种产业,利用小额贷款发展“短、平、快”致富项目,实现多种产业脱贫。动员贫困群众将到户增收资金、小额农户贷款以股金和股份形式入股分红;吸纳贫困群众到专业合作社务工等形式实现贫困户多元增收。

      “今年我们要确保24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村序列,5130户15500人稳定脱贫,实现三年攻坚任务大头落地。”镇平县委书记李显庆说,镇平脱贫攻坚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今年将是镇平县脱贫攻坚工作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镇平县将会持续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一线,持续创新,加强资源整合,克难攻坚确保脱贫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