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1-5月份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03.07.2014  18:28

1-5月,周口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克服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涨、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负面影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4.94亿元,完成利润总额118.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6%、22.7%。

      一、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特征

      (一)股份制企业引领增长。股份制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1-5月,股份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9.12亿元,同比增长16.5%,占总量的67.4%;实现利润总额79.57亿元,同比增长24.2%,占总量的67.1%。

      (二)大中型企业主导作用突出。1-5月,全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9.1亿元,同比增长15.9%,高出全市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4.55亿元,同比增长26.3%,高出全市3.6个百分点。

      (三)私人控股企业发展迅速

      1-5月,全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2.78亿元,同比增长16.3%,高出全市0.7个百分点,占总量的78.4%;实现利润100.75亿元,同比增长21.1%,占总量的85.0%。

      (四)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强劲。1-5月,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7.71亿元,同比增长18.3%,高出全市2.7个百分点,占总量的62.4%;实现利润总额72.74亿元,同比增长27.9%,高出全市5.2个百分点,占总量的61.4%。

      (五)九成以上行业经营形势向好。1-5月,全市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其余 29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19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29个行业实现盈利,盈利面达到90.6%,其中14个行业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规模工业经济效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1-5月,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持续较快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的压力不断增大。

      (一)工业用电量不支撑,全市5月份用电量增速0.46%,较2、4月份分别下降4.64和1.1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当月用电量增速全省第13位,累计用电量增速全省第15位。

      (二)工业增值税收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税收同比下降12.9%,全省同比下降0.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

      (三)生产要素制约明显。土地方面,供地紧张制约明显,部分企业因土地指标问题影响融资和扩能项目的正常实施。资金方面,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和造血功能不足,其他融资手段缺乏,企业资金比较困难,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劳动力方面,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影响,仍存在缺工现象,特别是技术工人、熟练工人缺乏。

      (四)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渠道有限。中小企业由于担保机制和企业资质等方面的原因,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有限,主要集中在民间借贷上,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导致生产和流通环节不畅,在技改、产品研发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投入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今后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利润挤压,出现财务困难甚至停产的可能性将会逐渐增加。有关部门要对企业的活动信息进行集中、归并和整理,客观反映出企业信用度和发展前景,让发展前景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融资渠道得到畅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吸纳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裕的资金后盾。

      (二)增强自主创新意识,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转型。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进新产品开发,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研究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快搭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实现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一起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减轻对资源型经济的依赖程度。

      (三)提高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聚集发展配套产业。产业集聚区作为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的首要平台,正以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资源、政策、产业和生态环境等优势,聚集着物流业、新能源、循环经济、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当前在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集聚区承载项目能力的同时,着力研究已落地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利用周口优势就近配套发展加工、制造和物流等关联产业,形成集聚区企业辐射带动,周边企业强力支撑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