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PPI同比下降5.2% 连续四年负增长
反映通胀的两个指标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仍然不乐观。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5.9%,与上月降幅持平。
虽然,PPI的降幅并没有扩大,但这已是PPI连续46个月呈现负增长,而市场期待的年底反弹之势也没有出现,上游行业已经是连续近4年面临通缩窘境。
在政策方面,2016年财政政策将积极发力已基本可以确定,但业内普遍认为,鉴于2016年通缩压力依然将构成较大的风险,货币政策也应有所配合,营造一个宽松的宏观环境。
雨雪天气推高食品价格助12月CPI微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降温雨雪天气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12月CPI的重要原因。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认为,雨雪天气增多,蔬菜等价格上涨推高食品通胀是CPI微升的主因。
数据显示,12月CPI环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影响CPI环比上涨0.52个百分点,是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食品中,受全国部分地区降温雨雪天气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继续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13.7%和2.3%,比上月分别扩大10.9和0.7个百分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48个百分点,接近CPI环比总涨幅。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
而从全年看,食品也有力的拉动了全年的CPI指数。余秋梅表示,2015年全国CPI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0%。食品中,猪肉、鲜菜、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9.5%、7.4%和1.8%。
猪肉将再次带着CPI反弹,但PPI仍走势严峻
对于未来的CPI走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鉴于今年春节相对于去年来的更早,1月份通胀会出现低基数效应,从而引致CPI在1月份明显反弹。
章俊对于2016年通胀形势的判断也较为乐观,他预计2016年CPI可能反弹至1.8%,而“推手”仍然很可能是猪肉。“受去年生猪和母猪存栏量持续下跌的影响,猪肉价格可能会明显反弹。另外,去年卖粮难导致的播种面积下降以及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粮食价格。”章俊说,除了食品因素外,考虑到15年低基数的原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同比增速。
但相对于CPI,业内对于PPI走势的预测却普遍不乐观。屈宏斌表示,尽管基数有利,但PPI降幅毫无改善,显示工业部门通缩严峻。
章俊分析12月的PPI数据称,经济转型和需求疲软所导致了主动及被动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这些因素依然压制着工业品价格的反弹。他预测,虽然2016年上游行业PPI通缩会有所减轻,但鉴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经济工作任务,工业品价格短期内很难复苏。
“而且,美元升值和全球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依旧在低位徘徊,输入性通缩局面不会有实质性改善。”章俊说。
业内呼吁货币与财政政策同时发力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预测,业内普遍认为,2016年财政政策将表现积极已经基本可以确定,而在财政政策发力的同时,货币政策也应有所作为。
屈宏斌称,需求不足导致通缩升温是2016年内首要风险,政策宽松及供给侧改革应同时发力,力抗通缩。
“我们认为中国央行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会维持稳健的基调,但会在边际上维持相对宽松的。”章俊预测,2016年CPI的通胀目标值可能会维持在3%,这将为货币政策操作留有相对充裕的空间。而为了配合“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的政策基调,货币财政政策的密切配合不可或缺。“单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很可能会出现独木难支的局面。”
章俊分析,监管层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会把政策重心转向国内,“我们认为央行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更多的服务于国内经济转型的需要。”
申万宏观也认为,保增长以及供给侧改革需要一个宽松的宏观环境,被动的流动性收缩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