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路下穿隧道明早通车 可直通嵩山北路
黄河路下穿隧道明起通车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图
下发场箱涵顶进施工 资料图片
下发场4节箱涵对顶合龙 资料图片
一“隧”连东西,天堑变通途。
明早8点半起,黄河路下穿隧道“敞开大门”,正式对外开放,广迎市民体验参观。
这一下穿隧道工程总体体量不大,但难度很大,下穿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技术要求高,还需多方协调;意义重大,缓解了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现状,解决了黄河路西延最大的技术瓶颈,为“畅通郑州”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有亚洲下穿铁路项目跨度最大的箱涵工程,在我市市政工程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州晚报记者 冉小平
通讯员 楚景初
概况 黄河路明早可直通嵩山北路
黄河路下穿隧道工程西起沙口路,依次下穿铁路北站西干道、编组站上发场、郑机北西三角线、郑机北东三角线、霁月南路和编组站下发场,东至嵩山北路与二环支路交叉口,全长870米,双孔隧道,两侧各有一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下穿隧道如期通车,提高了黄河路向西的通行能力,提升了嵩山北路的利用效力,缓解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压力,对完善中心城区区域路网结构、优化交通布局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按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跑完全程用时1分多钟,步行也仅需8分钟,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原定春节后铺设面层沥青的工序,由于近期天气暖和,黄河路下穿隧道工程指挥部提前完成任务。
重视 市领导多次视察工地,现场解决难题
黄河路为我市一条东西向主干道,但受郑州北编组站天堑的制约,向西延伸困难重重,导致这一区域交通不畅,成为有名的“断头路”。多年来,黄河路只能通到沙口路,向西通行需绕行农业路或二环支路,导致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大。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打造“畅通郑州”工程,投入巨资,实施了“环形+井字”快速路网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打通黄河路下穿隧道工程迫在眉睫。
2012年8月份以来,以市节能墙改办主任王春喜为执行经理的黄河路下穿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接受该工程。在施工方新蒲集团现场负责人王蓉洲、市政总公司现场负责人闫书泉等人看来,指挥部10余名人员行动积极,项目推进较为迅速,完成了铁路电线、信号灯迁改,以及铁路线路架空等基础条件后,今年4月21日箱涵顶进,下穿隧道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中铁七局该项目经理王志军也深有体会。他表示,受施工条件所限,以前施工是干一截休息一段时间,这次指挥部主动与铁路局、编组站各相关部门联系,积极协调,施工方能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工程推进上,这也是后期进度较快的重要原因。
工程推进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先后4次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向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加油鼓劲,现场解决项目推进工程中的难题,这极大地激发了指挥部同志们的斗志。
难点 线路迁改牵一发而动全身,协调难度大
黄河路下穿隧道工程难点主要集中在下穿郑州北编组站段。因该站为我国首个综合性现代化编组站,也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股道多,火车通行密集,如何既能确保下穿隧道工程顺利推进又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这是摆在指挥部面前最大的难题。
下发场霁月路西侧深达10米的地方原有加压泵站,储水能力为10万吨和5万吨,承担着郑州北编组站来往火车及沿线铁路用水需求,下发场西侧箱涵预制刚好在这儿。按计划,新加压泵站建好使用后,才能拆除原加压泵站。指挥部接手时,新加压泵站建设计划当时并没在铁路系统提上工作日程。指挥部多方协调,铁路局北编组站新建加压泵站建设计划2012年10月12日才下达。2012年11月20日开建,2013年5月17日新建泵站建成并安装运行,原加压泵站2013年7月才拆除完毕。
线路迁改也是一大难点,涉及铁路电线、信号灯等线路迁改,涉及各个站段,需要一一协调。王志军介绍,当时线路上有9根电线杆,这些线杆承担着火车供电及整条线路信号灯、照明等任务,随意迁改将可能影响整个下发场运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线杆不迁改,工程就无法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执行经理张春喜亲自跑郑州铁路局、跑供电段协调处理,寻求解决方案,前后去了20多趟,后者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采取逐一迁改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
涉铁工程要点施工也是困扰指挥部和施工各方的难题。铁路部门对沿线施工时间段有严格要求。正是指挥部前期积极协调,铁路部门推迟了其他地方的要点作业时间,提前满足黄河路下穿隧道的作业要点,这也为后期箱涵顶进和横台梁拆除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验
积极协调,9个施工单位交叉作业不“打架”
指挥部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确保工程能按期完成。
首先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针对疑难问题采取定人定事定进度。前期部分工程久推不动,指挥部逐一梳理,每一项疑难问题指挥部安排专人处理,找该问题负责人解决。负责人每早8:30上班,指挥部人员早8点就在门口等着,“一直在办公室等着,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个别疑难问题,指挥部人员盯上一星期、一个月都较为普遍。
其次加强现场监管,10名工作人员“5+2”“白+黑”,全天24小时轮班在现场盯进度,盯质量安全。黄河路下穿隧道工程创造了我市市政道路建设的纪录,下穿下发场段为目前亚洲下穿铁路项目施工规模、跨度最大的箱涵。4节箱涵在约82米长的隧道内“穿越”,还要做到无缝对接,难度较大。
为避免对顶时出现的参差不齐,指挥部要求施工方中铁七局提前做好对顶预案。即便这样还不放心,顶进期间指挥部安排两人现场督查。
再者组织工序,协调9家单位交叉施工而不出乱。10月31日,下穿下发场箱涵完美对接,黄河路下穿隧道洞通。为确保年底通车,市政施工阶段掀起“大会战”,9家施工单位近千人同时施工。
“箱涵顶进一截,我们跟进一截。”王蓉洲介绍,高峰时9家单位同时施工,但从未发生过争执。
这源于指挥部协调得力。指挥部在整体施工计划下,合理协调各家单位施工计划。
同时指挥部采取倒排工期,时保日、日保周、周保月,紧凑推进节省施工时间。指挥部每天开早晚两个例会,不论节假日,对当天工程进展、次日工作打算详细交流,遇到的问题分包到人。
大事记
2010年9月30日 黄河路下穿隧道工程开工。受下穿铁路次数较多、工作面较窄,以及影响工程的附属物拆除等因素影响,中途停工。
2012年8月24日 黄河路下穿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
2012年11月20日 新建铁路加压泵站开建。
2013年7月 影响箱涵预制的老铁路加压泵站拆除。
2014年3月 下穿隧道4截预制箱涵浇筑好,具备使用条件。
2014年4月21日 箱涵顶进,标志着下穿隧道主体工程开建。
2014年10月31日 郑州北编组站下发场段箱涵顶进到位。因穿越19条股道,预制箱涵施工体量大,为目前亚洲下穿铁路项目跨度最大的箱涵工程。
2014年11月底 黄河路下穿隧道全线主体工程完工,进入附属设施施工阶段。
2014年12月31日 黄河路下穿隧道建成通车。
(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