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回顾与展望

30.09.2014  11:50

9月25日,2014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鹤壁市接过了金灿灿的“国家森林城市”牌匾,这标志鹤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圆满成功,标志全市“三城联创”首战告捷。三年“创森”历程,饱含了全市人民无尽的心血和汗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更能激励我们锐意进取。

思路清晰  措施给力

近年来,鹤壁市委、市政府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加快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集约节约高效、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这也是我市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基于对生态文明的深刻认识与高度重视,“创森”冲锋号很快回响在鹤城大地。2011年,时任市长的魏小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工作全面展开。2011年开始,以构建覆盖全域的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鹤壁市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下,鹤壁市通过多年努力,逐步探索了一条生态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子。

从201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创森”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加大对“创森”工作的考核力度。该市结合《鹤壁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鹤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一轴两翼、一带两廊三网、四大基地、十大板块”的生态建设布局。“一轴”即以新城区为核心向南北拓展,联动老城区和淇县县城的城市绿色发展主轴。“两翼”即西部太行山生态景观绿化区、东部平原生态产业综合发展区两大绿色组团。“一带”即淇河自然生态景观带。“两廊”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07国道)、京港澳高速(京广高铁)两侧绿色廊道。“三网”即道路、水系、农田生态景观防护林网。“四大基地”即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原料林基地、名特优新经济林生产基地、林木种苗花卉基地、板材加工业基地。“十大板块”即生态文化与生态休闲综合板块,包括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云梦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黄庙沟森林公园等10大板块。努力打造以淇河绿化为核心、覆盖全域的森林格局,实现“城镇森林化、村庄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廊道绿色化、森林生态化”的目标。

鹤壁市“创森”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给予大力支持及全面指导,中国林科院、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森林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多位高级专家多批次莅鹤指导……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周光辉说,鹤壁的“创森”很有特色,是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地区的样板,并拿出了一套可行方案。

森林之城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繁复浩大的工程,从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农村的房前屋后,从山峦之巅到江河两岸,这些都被涉及。从这一点看,单凭政府或部门的力量,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要完成这项工程是不可想象的。”市林业局局长郭保国说。他感言,鹤壁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民合力的结果,得益于市领导高瞻远瞩、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强力推进,市人大、市政协督促检查;得益于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及全面指导,中国林科院、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森林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多位高级专家多批次莅鹤指导;得益于市委宣传部及各新闻媒体的持续宣传;得益于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

太行山绿化,累计造林42万亩;淇河绿化以“一河五园”为载体,在境内全长83公里的河道上,建成了宽50米至500米的绿色生态带,建设了千鹤湖、太极神韵、湿地风情等一批上游自然生态工程,淇水诗苑、淇水乐园、生态主题公园等一批中游滨河亲水景观工程,公堂果香、长堤红枣、三水梨园等一批下游生态采摘基地;实施尾矿堆积区治理、采煤沉陷区绿化、闭矿区开采创面绿化等矿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了枫岭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区及近郊矿区恢复生态园林典范工程……城市周边山峦叠翠,赏心悦目;市区主次干道绿树成荫,绿化带景致宜人;小区绿地、居民庭院阳台,放眼皆花草……自然而和谐的绿色,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鹤壁的各个角落,装点着每个社区、单位、庭院。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目前我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82.2%,森林覆盖率31.7%,城区绿化覆盖率4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优美的环境已经成为鹤壁的名片,城市美誉度和生态承载力显著增强。

创森”永远在路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创森’是一个过程,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创森’永远在路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郭保国说,“在今后的工作中,鹤壁将以此为契机,按照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市政府5年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要求,以‘三廊、三带、三区’为抓手,认真做好生态绿色这篇文章,努力打造‘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科学编制年度计划,使其目标更加具体。全市要以提升规划为总纲,9月底前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市、县(区)两级年度计划,把规划任务落实到年度、落实到县区、落实到地块,增强规划的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力争在生态网络建设上求提升,在林业产业建设上求突破,在生态文化上求创新,在支撑体系上求发展。林业龙头企业、园区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

制订项目工作台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鹤壁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生态网络、富民工程、生态文化、支撑体系等四大类24大项重点工程。计划要于10月底前完成重点工程的文本、图纸、台账编制工作,对重点工程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每项工程的建设地点、任务内容、标准要求、责任主体、完成时间等,为今冬明春造林绿化提供条件。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加大林业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对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支持,在退耕还林配套、太行山三期工程、防沙治沙、通道绿化等方面寻求更多的项目资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向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重点园区建设倾斜,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引导优势。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园区建设。

依托本市资源特色,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在林业产业建设方面,要突出发展核桃、无核枣、香椿等产业,发挥产业集群和林业合作社的优势,形成产品品牌。木材加工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果品加工要寻求突破。在生态文化旅游方面依托一河两山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园、采摘园、家庭林场、农家乐等项目,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做强全市生态旅游品牌。

坚持督导检查制度,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建立督导组,强化督促检查,是全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中建立的一项有效制度和办法。在提升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鹤壁要继续实施这一办法,坚持督导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加大督导力度,另一方面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并通过现场会、促进会、汇报会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力促整改,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品味“创森”成功的喜悦,收获“创森”的宝贵经验,展望未来的前景,鹤壁市将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创森”工作始终如一地有序进行,把鹤壁打造成天蓝地绿水清、集约节约高效、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