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28.01.2016  17:12

  “十二五”时期是鹤壁市发展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良好态势。以加快实施重点工程和大项目带动战略为重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等为抓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为鹤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十二”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二五”期间,鹤壁市紧紧围绕以经济发展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投资结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固定资产投资成就斐然。2011年以来,是鹤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强劲、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时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达到350.09亿元,2015年预计700亿元左右 (1) 。2011-2015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0年增加1.5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速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一个时期,为全市加快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较为充裕的物质保证。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鹤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逐步调整。整体来看,鹤壁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呈现出二、三、一的特征即:第二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占比快速上升,第三产业投资逐步增长,占比略有下降,第一产业投资稳步增长、占比较小。各产业投资呈现明显增长的总体特征。

2011-2015年,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17.63亿元,年均增长37.5%,占全部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比重为5%;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415.44亿元,年均增长17.9%,占全部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比重为55 %;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015.06亿元,年均增长16.1%,占全部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比重为40% 。

十二五”期间,鹤壁着力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全市工业投资在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不断迈上新的台阶。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围绕建设独具特色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工业产业支撑作用效果显著,从而使全市的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1-2015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415.44亿元,占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55%,年均增长17.9%。 2012年工业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45亿元;2014年突破300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58亿元;2015年突破400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62亿元。5年来,奥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年产340万套精密模具、90万件塑料中空成型汽车配件项目、鹤壁华石联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15.8万吨焦油综合利用工业示范项目、鹤壁库博瑞机械有限公司的年产2000套养殖用自动给水给料系统、年产2000套智能物流分拣系统和年产1500套制冷设备等农牧食品装备生产项目相继开工;鹤壁鹤淇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2*660MW火电机组项目开始试运行、富士康鹤壁科技园一期建成投产、河南煤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年产6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运行投产。随着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调整了全市工业产品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档次,推动了全市产业升级,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循环经济的建设步伐。

(三)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民间投资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为加快鹤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鹤壁不断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各类投资主体逐步进入到投资建设领域,从而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鹤壁投资增长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国有经济投资占比逐年下降,民间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意见对促进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2011年,鹤壁民间投资完成242.15亿元,同比增长22.1%,2015年,鹤壁民间投资完成588.86亿元,同比增长19.9 %。从2011到2015年民间投资累计完成2026.39亿元,年均增长22.2%。2015年,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85%,民间投资已经成为鹤壁投资活动的绝对主体,鹤壁投资增长的自主性有了明显增强。

(四)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2011年到2015年,鹤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新区框架已达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29平方公里。鹤壁新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区内交通、供水、供热、供电、供气、市政等公用设施完备。城市绿化“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平方米。老区、两县城镇整治改造步伐加快,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城市建设成就喜人。2011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1.47亿元,到2015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2.58亿。新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省级验收,被确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还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26个“”字头称号。淇河碧水微澜、波光粼粼,犹如玉带贯穿全境,两岸尽显原始生态,淇水诗苑、湿地公园等特色公园点缀其中。新城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小、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最大的城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淇水湾商务休闲区规划建设如火如荼,正在成为豫北最靓丽的名片。全市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生态环保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城市功能完善,社会治安优良,宜居宜业宜游。

(五)集 聚区载体作用日益增强

十一五”末期,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河南正式启动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相继成立。“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市产业集聚区软硬环境的日趋完善,全市4个省级集聚区累计在建投资项目1211个,占同期全市投资项目个数的44.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8.16亿元,年均增长22.6%,高于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9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3%。经过五年来的快速发展,集聚区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当前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支撑。             

二、“十二五”期间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鹤壁市经历了城镇化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区规模扩张的快速发展期,目前正进入产业转型的深度调整期,面临着制造业产能过剩、投资动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十三五”时期,如果没有新的投资增长点,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将面临较大压力。

(一)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不多,影响投资持续增长

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缓中趋稳,在增速全国排位前移的态势下,亿元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出现项目个数少、后劲不足等特点,需引起高度重视。2011-2015年,全市亿元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累计574个,平均每年新开工115个项目,仅比2010年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多15个,其中2015年亿元以上新开工个数为82个,比2014年少51个项目,减幅达38.3%。

(二)投资结构转型升级工作任重道远

十二五”期间,虽然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从全市总的投资结构来看,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扔存在问题。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投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过渡,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人类经济活动处于初级阶段,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占有绝对优势;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二产业投资较快速度增加,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并超过50%;第二产业投资比重逐渐超过50%以后,第三产业投资应该以较快速度增加,比重逐渐上升并超过50%。但就目前我市现状而言,2011-2015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2%、48.7%、54.3%、58%和60.2%。第二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2011年达到52%以后,比重并没有逐渐下降,反而在2013年-2015年三年间继续增长,最终2015年达到60.2%的比重。反观“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1年的44%下降到2015年的35.3%。所以全市的投资结构转型升级工作仍旧是任重道远。

三、“十三五”时期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建议

(一) 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投资增长要靠项目支撑,尤其是要靠重大项目的支撑。为确保投资增长的连续性,要超前谋划,紧紧围绕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各领域专业规划,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结合鹤壁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对项目库进行分类管理,让新开工项目或有发展前景的重大项目有计划、有批次的进入项目储备库,抓紧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前期工作比较成熟的重大项目。形成大项目“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机制。

(二)加大政府力度支持

要把握好“十三五”的战略机遇,抓住国家、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规划的重要时机,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进一步促进全市投资的政策措施,引导各县区各部门主动融入重大战略布局,积极谋划一批省重点甚至是国家重点项目,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做好产业的承接转移工作。

注:

(1)因没有2015年农村农户投资最终数据,故该文所有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预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