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古稀老人独守魏长城25年 义务种树上千棵

28.11.2017  14:07

对大多数河南人来说,长城,相距甚远。殊不知在距离郑州市区仅仅30多公里处,掩藏着一段距今2300多年历史的魏长城。岁月流逝,它几乎被掩埋于群山之中。有一位78岁的老人,独自守护它已经四分之一个世纪,并亲手在它“身边”种了上千棵柏树。(图/文:崔光华 王晓)

现存魏长城北起荥密交界处的香炉山,南到茶庵村北,长约5.8公里。山下立着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长城遗址”的石碑。原来,公元前358年,魏国为防御秦国来侵,修筑了这段长城。秦统一后,长城就被废弃了。

在郑州高校教了35年历史的李国华老师,自愿充当向导,带我们探访魏长城。多年前,他偶然在网上看到有关魏长城的信息,便“爱上”了这段历史,不断地寻史料、勘实地。

上山没有清晰可辨的道路,全靠“摸索”。先找一棵大树和石块形成的标志物,前行20米右转,才能更快上山。虽然已经71岁高龄,可李国华走起路来一点不输年轻人,健步如飞地走在最前面带路。

爬了近1个小时,我们到达半山腰的“香山寨”歇脚,山门旁可看到倒塌的寨墙。李国华说,这一带古山寨不少,多是太平天国时期为防御土匪而修建。推测“香山寨”就是后人在魏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依稀留存有魏长城遗迹,只是墙体有些脱落,松松垮垮堆积在一起。

穿过寨门,继续前行,豁然开朗。这里的魏长城清晰可辨,灌木丛中明显看到有高度的墙体,碎石中的枯草宣示着曾有过的“挣扎求生”。李国华说:“目前我们走的这条路就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魏长城的一部分。”

我们不是魏长城唯一的访客。这是陈先生一个月里第二次来魏长城,这次专程带朋友来游玩。无意间看到山下的碑,才了解这段历史。“当时我特别惊讶,才知道河南也有长城。”陈先生这样说。

李国华告诉我们,魏长城上有一位神秘的守护人,就在前方的小顶山老庙里。原来,1992年老庙重修后,山脚下楼院村村民刘恩就守护至今。来回巡视保护魏长城,是他每天最大的事。李国华带头攀上几乎垂直的山体,踩着前人留下的痕迹,艰难地爬上了小顶山。

看到有人来访,刘恩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们脚下所站的位置也是魏长城的一部分。他十几岁时,就从老人口中得知了这段古迹,后来亲眼见证了魏长城被认定为国家文物的过程。1992年起,刘恩开始了守护魏长城的漫长又孤独的岁月。黑色的土狗,是他唯一的伴儿。

老庙是刘恩白天的居所,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窗户四处漏风,一下雨天屋顶就漏水。25年来,刘恩每天要走4公里山路往返于家和老庙之间,风雨无阻。小顶山地势高、引水不便,他需要用水桶一趟趟地挑上山。

刘恩还带着我们探寻了他“私藏”的一段魏长城。老庙后,拨开丛丛杂草,就是一条两只脚宽、50米长却几乎无处下脚的路。站在这段“隐秘”的魏长城上,刘恩大声说:“我要把这段魏长城守护好,就能给后人留下点文化遗迹,我要是守护不好,就等于失职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在孤独守护长城的25年里,刘恩还做了一件事。12年前,他一个人从山下将一棵棵柏树苗背上山,亲手种在魏长城沿线。“我没读过几年书,没什么文化,但我知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如今他已种下上千棵柏树。他还常常穿着胶鞋、沿着山坡为后来人“开”新路。

这是李国华第四次来魏长城,但不会是最后一次,明年开春他还会再上山,看看古老历史里的新面孔,看看老伙计刘恩。

夕阳西下,成排的柏树拉长身影。古老的长城失去了屏障的作用,绿色的“屏障”正在立起。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