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模式”升华爱心服务新内涵

03.12.2015  09:28
    在许昌市魏都区委十三届96次常委(扩大)会议上,《关于新建魏都区职工服务中心的情况汇报》中有这样一段话:“打造‘小机关、大服务’工作格局,将区总工会六部两室一中心一学校的工作全部融入魏都区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之中,打造我区新的工会工作模式,努力把我区职工服务中心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职工服务’的先进单位。”

    这是官方文件对打造工会工作“魏都模式”的正式提法,而这个“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二字。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团组织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困难群众身上,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魏都区总工会把工作重点定位在“深耕”服务上,正是贯彻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区总工会主席菅建民说:“转观念、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就是要让我们的工作沉下去、接地气、顺民意,就是要让广大基层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通过工会组织这座桥梁感受到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社会的大爱。”

    魏都区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模式,不仅得到了魏都区党、政部门领导的首肯,而且也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真挚欢迎和好评。魏都区城管局困难职工徐玉枝说:“工会组织这样关心我们,俺心里暖暖的,今后就是再遇到什么困难,也不会怕了。”

    转观念——放下身段拉近与职工的距离,这是一个从行为到精神的“质变”

    由于基层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往往都有自卑心理,所以他们在和一些机关部门、工会组织沟通时都有距离感,有了距离感也就有了心理上的隔阂。

    魏都区总工会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服务基层,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就务必转变思想观念,变等着职工来找到主动去找职工,变舒服地坐在机关办公到真正深入基层,力求从思想深处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广大职工的理念。

    “只有干部放下身段,职工才敢挺起腰杆。”那么机关干部怎样才能放下身段呢?魏都区总工会认为这应该从思想观念上“动手术”。

    魏都区总工会副主席郭新平说,通过这么多年的群众工作,尤其是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让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尊与自卑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不情愿领取救济款,不愿意被帮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甚至认为被帮扶很是“丢人现眼”。还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了自己的自尊隐瞒家庭实情,躲避爱心救助活动。

    经过多方调研、摸索,并借鉴其他一些工会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魏都区总工会建立了一个更贴心、更暖心的服务职工新机构——“魏都区职工服务中心”。

    自此,魏都区总工会把大服务理念融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之中。

    转职能——由“小机关”到“大服务”

    按照规划,魏都区总工会即将投入使用的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职工服务中心除了用于处理业务的大厅外,其余场所全部用于服务职工:一楼设置职工服务窗口,即设置再就业援助、职工技能培训、临时救助、助医助学、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服务窗口;二楼设置职工心理咨询室、职工维权站、劳动争议调解室等相关职工服务部室;三楼设置职工书屋、荣誉室等;四楼设置职工培训、讲座室等;五楼设置职工活动室及办公室等。

    机构重新设置,职能一个不落。为便于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服务职工,他们将原来的六部两室一中心一学校的工作,全部纳入职工服务中心进行集中管理,也就是打破原有的机构设置,只设一个办公室,其他原设机构一并撤销,除办公室人员外,其他原职能部门人员全部下沉到服务中心。为避免管理混乱,职责不明带来的服务不畅,他们按照“职能对接,精准服务”的原则,原生产部人员下沉到再就业援助、职工技能培训、劳动争议调解室等窗口;原生活保障部人员下沉到临时救助、助医助学、法律援助、信访接待、职工维权站等窗口;原宣教部人员下沉到职工书屋、职工心理咨询室等窗口;原组织部人员下沉到职工之家、职工活动室等窗口;原职工学校人员下沉到职工培训等窗口……这样一来,机关人员在一个大厅处理业务,外来办事人员一站式完成全部程序,环节清晰,简洁高效。不仅打破了机关办公小房间化、私密化的格局,而且拉近了“娘家人”与职工群众的距离。

    新的综合服务大厅,有服务台、有窗口、有茶座、有公用电话、有公用卫生间等。工会主席菅建民这样评价他们新的工作机制:“我们在努力尝试从‘三式’到‘三化’,再由‘三化’到‘三气’的升华过程,即窗口式沟通、茶座式谈情、柜台式办公,由这‘三式’达到‘透明化’‘亲情化’‘务实化’的效果,再由这‘三化’实现‘去官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有效连接业务的‘链条’。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完成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是我们认准的路会坚定地走下去。”

    区总工会副主席李新会说,过去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困难职工群体和一些农民工,而新机制的建立面对的是全区的所有职工。对于“小机关、大服务”的格局,对于压缩了私人空间的现状,机关工作人员是怎么看的?是否能心平气和地适应现状?是否有抵触情绪?工作人员田俊说:“这样更容易沟通,也更容易接地气,一方面会方便职工办事,另一方面会和群众的关系处得更和谐。”而李红晓则说:“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就应该把心思用在怎么服务职工上,而不是揣着个人的一些‘小九九’,我们都是这样想的。”

    魏都区是许昌市的中心区,被称“魏都模式”升华爱心服务新内涵

    为“老区”,这里商业服务业种类多、下岗职工多、私营企业多、困难职工多、农民工多,根据这一特点,区工会全面实施开展医疗互助、农民工维权、劳动争议调解、劳模之家、爱心互助园地、职工生活救助、职工技能培训、职工法律维权等工作,而其中的重点就是6个100制度。

    一是建立爱心救助制度,每季度对100名困难职工、下岗职工进行生活救助。像区环卫处的困难职工丁水娥、袁玉枝等都享受到了救助待遇。

    二是建立爱心出行制度。每季度给筛选出的100名困难职工办理交通卡。许昌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道奎说,他们与工会合作,为困难职工办理交通卡是一种大爱行动,他们要与工会组织合作好,办好这件好事。

    三是建立爱心助医制度,每季度筛选100名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含失地农民工),区职工服务中心支付医疗费自付部分的50%。

    四是建立爱心超市。每季度筛选100名特困职工、农民工每月发放爱心卡100元(费用由区职工服务中心与商家分别承担90%、10%),可以到爱心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首批合作的商家是许昌九弟商贸集团。该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张文科说,工会给困难职工办理爱心卡这件事情是一件聚集正能量的行动,报恩社会,责无旁贷,他们大力支持这一爱心行动。

    五是建立爱心生活补助制度。区总工会与区教体局联合每年筛选失地农民工、困难职工子女100名,由区职工服务中心支付伙食补助500~800元。魏都区教体局副局长刘中锋说,工会组织紧盯社会最底层,结合本区实际,关注失地农民工子女,区教体局要积极配合工会开展爱心救助活动。因其救助活动是动态性的,他们要设立一个救助学生数据库,每年进行一次筛查。另外,对突发困难的学生,将鼓励他们积极申请救助,确保能够让每一个贫困的学生都能得到工会和学校的帮助。目前,湖滨路小学的刘海格同学、许昌市第十九中学的徐铮同学等成为第一批被救助的对象。

    六是建立特色职工培训制度。由区工会联系有师资力量的技能培训学校并协商签约,每年筛选100名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及其子女进行技能培训,由区职工服务中心对每人补助500元至800元费用。

    许昌市魏都区总工会由转变观念到转变职能、由转变方式到转变作风,进一步完善了服务机制,提升了服务质量,深化了服务内涵,而由这些转变促成的大服务“魏都模式”,为全区广大职工送去了暖心的实惠和追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