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线上闪耀“中国智造”

30.08.2017  12:35

  8月28日,在淮阳轨道板场,工人正加紧生产无砟轨道板。(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

  戴上VR眼镜,拿起操作手柄,一座高铁大桥出现在记者眼前。选择前进,记者“”到了大桥的墩基处,近距离观看大桥的设计细节;往上一“”,又来到高铁大桥的路面上,全方位感受大桥的宏伟壮观。

  这是8月25日,在中铁一局郑合高铁跨宁洛高速连续梁项目现场的“VR+BIM技术”体验馆,记者体验到的场景。中铁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VR+BIM技术’,可以身临其境了解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指导施工过程。”

  郑合高铁跨宁洛高速连续梁是目前国内高铁已建和在建项目中跨度最大的连续梁,主跨度达到172米,桥梁总长为346.1米,施工难度很大。通过VR虚拟技术和BIM模型的结合,建造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工程的每个细节。

  而“VR+BIM技术”仅仅是郑合高铁建设中的一个“高科技武器”,还有多处世界领先的创新科技应用在施工中,“中国智造”闪耀在郑合高铁的建设工地上。

  在淮阳轨道板场,一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展现在记者眼前,厂房内干净明亮,几名工人操作着指挥台,轨道板就在工人的操作下随着流水线被快速地生产出来。

  淮阳轨道板场总工程师隋丽娟自豪地介绍:“这里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认证,并采用流水机组生产法工艺的轨道板场。这种工艺在国际上也属首创。

  信息化管理是这条流水机组的最大特点。每一块生产的无砟轨道板都有两块芯片,相当于轨道板的“身份证”,从生产的最初环节开始植入芯片,随后的每一道工序数据都会输入到芯片中。日后铺设或者运营维护环节扫卡追溯时,数据就会立马被调取出来,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被追溯到。

  在中铁十八局郑合高铁周淮特大桥跨新运河连续梁施工现场,一种新型的胶拼梁技术正在被运用。这种胶拼工艺在国内高铁建设上也是首次使用。

  该连续梁最大跨度有56米,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将预制好的箱梁用龙门吊起吊,放在两个桩基之间,相当于给高铁的“桌腿”上铺上“桌面”。每段箱梁足有180吨重,被吊装起来后,工人再用特殊的胶水将箱梁拼装起来。

  这种类似“搭积木”的模块式拼装方法与以前的挂篮施工方式相比,更容易控制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也更加绿色环保。“这是以后高铁建设的发展方向,技术成熟后会向全国推广使用。”中铁十八局郑合铁路项目一分部总工程师辛宏亮说。

  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铁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郑合高铁建设中运用的高科技,充分代表了中国高铁拥有的最新技术,彰显了“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记者 王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