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高考阅卷老师 要考试评分不能超误差
□策划 陈骏 记者 文喜洋 侯梦菲 李彬/文 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随着日历牌翻进7月,“高考日历”便进入了志愿征集的主题。在报志愿时,高考成绩几乎成了决定准大学生后续几年走向的唯一标准。但你知道,这个关乎无数考生命运的数字是怎样产生的吗?在高考结束后,全省数十万的试卷又是怎样批改的呢?在今年高考阅卷工作结束后,大河报记者联系到了几位曾参加过高考试卷批改的老师,请他们揭秘高考试卷批改过程中的故事。
“高考阅卷方式,由‘刀耕火种’到‘机械化’;阅卷环境,由‘家徒四壁’到‘有点积蓄’。”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下简称洛一高)教师杜保中从1996年参加高考阅卷至2010年,14年间,他这样概括作为阅卷人所经历的高考时代。他说,“阅卷大楼前的红色条幅‘为国选材,无上光荣’就决定了高考和时代紧密相连。”
从纸质阅卷到网上阅卷,蚊子咬“透”两层床单
几日前,记者见到杜保中,他回忆1996年第一次进高考阅卷场地,那时候是7月,天正热,报到后,每人发一条毛巾、一个脸盆、一盒万金油,每到晚上加班时,就端盆凉水,把脚插进去,脖子上挂条毛巾擦汗,有蚊子或太累就抹点万金油。”杜保中说,晚上盖两层床单,仍然会被蚊子咬。
“90年代阅卷、记分数完全是手工操作,数据分析要经历一夜的计算,当时觉得那些专门操作电脑的人都身怀绝技。”杜保中形容那时是刀耕火种的阅卷时代,所以2009年以来的“机械化”让他们感慨,终于得到解救,拍照传到电脑上的卷子,虽然没有纸质生动,不过很容易暴露考生的书写、答案布局等问题。不过,这也让高考阅卷人变成“被阅者”。
据介绍,曾经,质检组检查老师的误差率靠考试,给10张卷子,看阅卷人评出的分数跟专家组的误差大小;现在,网络阅卷,每个阅卷老师的差错率都会在本组组长那里形成柱状图,误差超出标准者将接到来自组长的“温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