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更名莫冲动

26.05.2015  17:11

我叫驻马店,本名‘苎麻’,镇东古有苎麻村,因此有了这个名字。后来到了明朝,我就成了交通要道,传递文书、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换马,都要经过我这里。大家说我的名字有些土,好无辜。我也曾申请过改名,但专家不允许,说俺是有文化内涵的,不能随意更改。”这是今年春节被热议的一条微博,从中可以看出河南省驻马店市更名的冲动和纠结。

在不少驻马店人眼中,“驻马店”这一地名既尴尬又老土。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驻马店市志》中记载,驻马店本名“苎麻”,因镇东古有苎麻村,故名。明天顺初年(1457年)成镇,始沿镇东古村名叫“苎麻”;明成化十年(1474年),这里成为南北驿站,崇简王在此设驿站,改苎麻为“驻马店”。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先后设有省辖市、县辖镇,皆用“驻马店”名称。1965年设驻马店专区,1967年改称驻马店地区,2000年8月撤地设市。

其实,驻马店在西汉、东汉,一直到隋朝都是汝南郡,唐朝、宋朝为蔡州,明朝为汝宁府,汝南自春秋战国时代建制以来,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汝南境内文化遗址有280多处,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汝南“梁祝传说”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时汝南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称号。《禹贡》《读史方舆纪要》《古今图书集成》《河南通志》《汝宁府志》等记载,禹分九州时,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故此地被称为“天中”。

走在驻马店的街头,你会发现很多场所都离不开“天中”二字。“天中市场”“天中饭店”“天中广场”,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当地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外来游客观光旅行的窗口。据了解,当地晚报叫《天中晚报》,学术期刊叫《天中学刊》,科研机构“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对外宣传用“欢迎您到天中来”等。频繁出现的“天中”其实暗合民众的朴素愿望,已成为“驻马店”的代名词。

因此有人认为,驻马店的名字太“”,应更名为“天中”;还有人建议,驻马店历史在汝南,应将驻马店改名为汝南。驻马店为改名进行过不少努力。1999年,驻马店师专(现在的黄淮学院)成立了天中文化历史研究所,着手进行理论研究;2000年,驻马店市提出改名请求,但没有结果;2004年,该市召集了河南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市内专家,开展了声势不小的“天中文化研讨会”;随着研讨会的进行,该市改名冲动再起,专门成立了以一位副市长为领导的改名小组,具体运作改名事宜。

我们专门准备了一套改名的画册,上面有关于天中文化与驻马店关系的材料介绍,也有一些图画及改名的原因。这些材料已经上报给省民政部门和相关领导,并得到了支持和通过,现在正向国务院递交申请材料。”一直参与改名运作的驻马店市文联主席刘康健说。

河南省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当时就是省民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团成员之一,对驻马店改称天中市一事历历在目。他自己当时是反对驻马店改名的,他告诉记者,其实驻马店这个名字不能单纯理解为苎麻的谐音,它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明朝时,官方在这里设立驿站,即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旅店或补给、换马的处所,说明这里古代是交通要道、南北通道,从这一点上来说,驻马店这个名字不能随意改,改了就抹杀了这个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自1999年前后开始的更改地名运作,虽因各种原因没有获批,但植根于发展的更名冲动依然没有消减。

近年来,驻马店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仅旅游一项,2014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20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总收入106.5亿元。2015年全市经济工作的九项任务中,把大力实施开放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放在了第一位。

走出去搞推介宣传,一开口咱是天下正中,多气派,驻马店,唉,人家以为是个乡村!”市里的有关部门,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更加证明改名的背后是政府和民众对于推介旅游产业和发展经济的热望。也许,改名是扩大经济增长的一种思路。当年一些地方县改市、改区,撤专区设地级市,比如,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四川省南坪县改名为九寨沟县,湖南省大庸县改名为张家界市,把行政区划名称与旅游目的地统一起来,形成社会共识,通过旅游开发的整合营销,成功地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这些地方的成功运作,也有着导向效应。

尽管如此,城市更名的弊端依然存在:湮没城市历史文化,增加社会管理成本,给人们交流交往带来不便。一个地方名称的更改,是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系统工程。简单地改名,不见得有效果,反而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改名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是当地有关部门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还是把工作花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品位上好,至于改名要谨慎考虑,三思而后行。”驻马店市主要领导的意见,记者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