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书会”首次登上北京舞台

23.09.2014  12:43

9月22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文学基金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曲艺团等协办的“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河南曲艺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曲艺团演出的“马街书会”专场为上千名北京观众展示了一台充满豫味儿的曲艺节目,同时这也是马街书会700多年来,首次被打造成一台节目搬上北京舞台。

在昨晚的演出中,开篇便是由范军、闫奥轩、赵维莉等联合表演的曲艺联唱《马街书会颂》,接下来以一位老人带着孙子在正月十三逛“马街书会”为引子,将“马街书会”的各种精彩节目糅合到一起。每个节目取其精华,辅以高科技灯光舞美,为观众展现出一台全新的“舞台版”马街书会。其中既有河南坠子《晴雯撕扇》、大调曲子《农家溜》、河洛大鼓《大鼓声声唱河南》等节目,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奉献的《传统名曲荟萃》。71岁的李国全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儿哼”的传承人,他介绍道:“南阳鼓儿哼有700多年的历史,我现在是第三代传承人,鼓儿哼正在经过改良传承下去,现在有9名弟子跟着我学这个,这门曲艺也算后继有人了。

宝丰十三马街书会”位列我国十大民俗之一,是中原地区民间曲艺艺术贸易和交流的缩影,也是中原各种说唱艺术的大汇聚。它起源于元代,这项历经700多年的曲艺活动和书会延续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和民风民俗传承的发展史和“活化石”,如今用现代的表演手法为“马街书会”赋予新风貌。

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介绍,这是传统的“马街书会”首次以舞台演出的形式登上北京的舞台,“它是一项精心打造的河南曲艺品牌,它集中了河南优秀的曲艺门类和曲艺演员,演员最小的5岁,最大的94岁,120多人的演出队伍把河南优秀的曲艺水平展现给北京观众,总结起来就是好看、好听”。

我省青年表演艺术家范军表示:“河南的曲艺最接地气,我们集全省曲艺精英之力,通过现代科技,将一台别具一格的马街书会带到北京城,是河南曲艺人献给共和国的一份‘厚礼’。”谈到其特点,范军认为是“在传承的基础上非常接地气,给现在的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谈到河南曲艺的现状,我国曲艺作家、表演艺术家赵连甲认为:“各地传统的曲艺传承是个大问题,曲种流失也相当严重,河南曲艺这方面做得相当好,保留了很多传统剧目,而且将它创新,做出了带有自己特色的节目,把河南人的风貌成功地带到了北京来。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观看了整场演出。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姜昆认为这台演出“是一场高水平、接地气,最跟老百姓心连心的曲艺演出”。关于河南曲艺的发展和传承,姜昆说:“河南是个曲艺大省,它深厚的基础是建立在老百姓对它深厚感情基础上的,在全国各地没有看到过像河南演出那种群众性的大场面,他们在天地之间搭建了一个大的曲艺舞台,所以是最接地气,跟老百姓最近的艺术形式,培养了中国老百姓传统的道德、文化、伦理和价值观。‘马街书会’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张非常响亮的艺术名片,我们的文化艺术界都应该好好地研究并剖析它,使它发扬光大。